Sunday, October 23, 2011

沒有最好的處長

今朝看公開大學講座, 請來前消防處處長郭晶強, 他的一番話, 著實令人感動......

相關資料, 在東周刊亦有報導, 現節錄如下:

前消防處處長郭晶強,三十六年來,只專注做好一份工。他目擊過秀茂坪雞寮安置區的山泥傾瀉,調查過石硤尾豐銀行火警與八仙嶺山火,更曾在嘉利大廈世紀火災現場擔任指揮。人命代價,令他明白做消防不能坐以待斃。九五年上任處長以來,他力圖改革,帶消防員走入人群,變身市民心目中會救火救人,又會鋸樹的「萬能俠」。改革燃起處處火頭,但一日仍有大火,就表示革命尚未成功。「消防處沒有最好的處長,只有更好的處長。」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說話。退休了,他卻沒打算把消防的帽子脫下來,他要成立中國香港消防協會,繼續為消防服務奔走。

訪問郭晶強,以為會拿得一大堆悲天憫人、捨身就義的故事,原來這只是記者想得太多。這位前消防一哥,能統領八千多個消防及救護員,首要格言是「化悲憤為力量」
  
去年二十七歲的消防員黃家熙在火場殉職,事發翌日,郭晶強原本安排好接受一本校園刊物的專訪,記者以為要取消了,郭晶強卻堅持如期做訪問。
「人死了,你不能將整個世界都停頓下來,那麼死者的犧牲就變得冤枉。」

感性不能救人
他在七一年加入消防處,這份工,一打就是三十六年。見盡生死無常與人命脆弱,感言卻是︰「唔到我感性。」

十四年前,一個男人懷疑石硤尾豐銀行匿藏自己的妻子,一怒之下,拿兩罐天拿水到銀行與職員理論,結果十二人在這場火警中喪命。

「普羅市民怎會想到去銀行會被燒死?怎會想到去公眾地方,要抬頭看看有沒有自動灑水系統?有沒有走火通道?」他負責事後調查,結論是舊式樓宇的防火設施,需要更大的規管。

「我們在九五年已開始推新例,要求商業地方也要有自動灑水系統等等設施,立法會一路未有通過,直至嘉利大廈火警。」


嘉利那場五級大火,香港人依然歷歷在目。郭晶強當時任新界區總長,當日負責接待內地交流團。下午三時多,火警還是三級,他帶交流團團員到現場考察。「我一到場,見到天上有直升機,已經心知不妙。」七時多,火警升到五級,他被召到現場接替九龍區區長,當總指揮。

「多年經驗告訴我︰愈大的意外,由愈多的巧合組成,那些巧合,還要是同一時間內同時發生。」嘉利大廈是舊式樓宇,正是防火設備不足的那種。事發時碰巧正修理電梯,電梯槽搭了棚架。「樓下在燒,樓上的人卻沒走火警。我們都無話可說,皆因平日燒焊都有焦味,只不過當日的燒焦味大一點而已。」
還有統統打開的防煙門,令四十人在這場開埠以來最嚴重的火警之中喪命。「新條例卒之在嘉利大廈慘劇之後才通過。但我們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生死之間,他發現哀傷並沒有用。「感性有甚麼用呢?感性不能救人,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將巧合降到最低。」

最多計仔的處長


九五年,他上任消防處處長,在任內積極改革,首要目標是帶消防走入人群。「火警了,你才救已經太遲,所謂救之已燃,防之未燃,老是坐在局內,怎樣防火?」

他參考少年警訊,大搞「消防安全大使」,招來八萬六千幾個市民,給他們上課,教他們找火警隱患。「但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後,政府財政見紅。我們沒錢,怎去搞活動凝聚這幾萬人?」

這個處長,計仔多多,他成立了一個「消防安全大使名譽會長會」,找來一班「想回饋社會,有錢但沒時間的社會賢達」,贊助消防。「世界的大趨勢,就是用最少的資源去做最多的事。」

救護服務亦屬消防處職責。郭晶強見香港心臟病發的存活率,一直較其他先進國家低,又要想計仔做好工作。他去美國考察,發現商住大廈普遍裝有心臟去顫器,「二萬多港元一部,我們沒錢買,怎麼辦?」

郭晶強於是找上管業公司協會,鼓勵公司買心臟去顫器,又教管理員心肺復甦法。然後再弄一張「救心先鋒」證書,拋磚引玉。說到得意妙計,郭晶強笑吟吟的,還補充一句︰「通常心臟病發的,還要是機構高層人員啊。」

「我們要do more with less,以少營多,廣結夥伴就是成功之道。只要是合法合理地共用社會資源,值得一試。」

他的得意之作,還有從英國引入火警調查犬。他計過度過,發現要照顧調查犬,要增加三點五九個人手。「要請人,又人工,又福利,要增加編制,談可容易。」於是他找來愛狗的消防同事,狗由他們養,處方給他們津貼,「隻狗退役之後,就送給他們撫養,體現人間有情,多好!」說到此處,郭晶強又再笑吟吟了。...... (事實上, 政府好多狗, 都是由香港市民養, 也體現人間有情,多好!)

這個前消防處長,十足商界CEO,他形容消防乃「服務性行業」,像義工隊做「火後服務」,他說︰「商界也有售後服務啦,怎麼我們沒有?」同事懂裝修,他就找商家出錢,幫災後需重整家園的苦主買地磚油漆,旭日集團主席楊釗便曾捐過一百萬元。

消防員都是萬能俠

他相信「與時共進」不應只屬口號。早前消防處找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普遍行業要負責的工種,只有一百多項,消防處負責的,卻要四百多種。

「社會要求消防員是萬能俠,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之餘,我要做的是一場文化改革。」
  
去年藍田廣田的引水道內發現屍體,居民報警後,屍體竟在十六小時後才被運走,報紙大字標題「警方消防食環署卸責害事」。

「特首最討厭看見『政府部門互相卸責』的報道。」

當日下午消防派人到場,警方說要收集證據,不能移動屍體。到了晚上,食環署指現場天黑濕滑,移動屍體有一定危險,加上運走屍體乃黑箱車的工作,消防最後決定天光才出動協助。

「像這次事件,我跟同事說,你們吃力不討好呀。你明明去過現場,最後還是被罵。你以為遲一點做也可以,但公眾不是這樣想的。」

他教同事迎合社會要求,學做萬能俠,最近要學的,是鋸樹。

早前元朗有家丁屋門外塌樹,屋主要求消防將樹鋸走,但消防到場後,發現裝備不夠,加上那兒屬於私地,於是拒絕幫忙。事後屋主向申訴專員投訴,申訴專員查明若不涉及人命損傷,鋸樹實在不是消防負責的範圍。

倒下的樹,最後由民安隊鋸走。「我撫心自問,怎可能輔助部隊做得到的事,我們卻做不到?」隨後就是添置更大把的鋸,又找康文署的專家教下屬鋸樹技巧。

革命尚未成功

任內,他還推行第三代電腦系統。從前控制人員以「人肉廣播」出車,換了系統,改為按鍵指揮消防車與救護車出動。「同事好怕,按掣之後不肯定車是否出動了,好大壓力。」

反對聲音指他「無個樣整個樣」,這令他想起七二年剛出班,即遇上雞寮安置區,「六一八」山泥淹木屋的意外。

「我一去到現場,見到一班路人在指指點點,批評這批評那。另一邊廂,忽然來了一班左派學校的學生,幫忙將阻塞通道的雜物搬走,讓我們消防員容易救人。


「我百般滋味在心頭。社會就是這樣,無論你做甚麼事,總有一些人只會批評,但也總有一些人會支持你。」

他明白,改革等如樹敵。「所有人都怕改變,但社會已經不一樣了。

「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人在局內打麻雀,一開飯便在桌上放支孖蒸。若今日發生這種事,不得了。」

他在七一年投考消防,原本不過「陪朋友選美」。那年他剛讀完中六,同學問他有沒有興趣一起考消防,「那時大學畢業生起薪一千三百元,助理消防隊長的人工是一千二百六十三元,我見人工好好,胡裡胡塗就去考了。」

同學在第一關已被淘汰了,他卻順利過五關斬六將。「面試時,所有時事問題我都答對。考完之後,我問其他考生問甚麼題目,發現換了我答別人的題目,我會考不上。」

他由是相信自己「注定做這份工」。八十年代中,他被派去清華大學進修,看見校園內「自強不息」牌匾,忽然頓悟,明白人生就是為了自強。

「我常常叫同事多做利民、便民、為民解困的事,這對他們自己的陞官圖,或者說是自我增值圖都好有幫助。」

退休以後,他成立中國香港消防協會,繼續為消防服務奔走,革命尚未完成,郭晶強仍需努力。

郭晶強金句:

「處長也不過是過客。」退休之後, 有消防相關業務的公司找他工作,他為避嫌不做。「錢, 夠吃夠用便算。甚麼叩做夠?貪下去就一直不夠。」


資料來源 : 東周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