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05, 2012

拉布 (Filibusters) Q&A

最近, 聽到好多人, 不明拉布是何物, 點解要拉布? 以下10問10答, 大家睇完就會明白~



Q.1 昨天立法會打的算是「拉布」戰嗎?

你可以說是,但實際上不是。因為今天在立法會會議上的辯論還末牽涉任何一條修正案辯論,各立法會議員,包括所有派別,只是依照程序輪流發言,並無任何拖延。而會議時常陷於停頓,只是因為泛民故意維持低出席率,讓立法會會議少於一半人數而中止。

為甚麼說不算是「拉布」呢?因為本來以建制派坐擁37席議席,要保持會議廳長期有30人出席不致流會,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但從現場所見,這些建制派議員大多都只是循例式露面就立刻退場,結果引致會議長期人數不足。甚乎我懷疑今天建制派不停離開議事廳,是對「拉布」戰術的一種反動,只是結果更加難看而已。嚴格來說,若這也算「拉布」戰術,那建制派議員應為主要參加者之一。



Q2. 星期四早上,立法會因人數不足而宣佈流會,下週三再續,這是拉布戰的勝利嗎?

正如我在上文所言,拉布戰其實尚未正式開始,目前的爭論點不過是「議員的考勤問題而已」。目前坊間有兩種說法,一是建制派議員欠缺紀律,日理萬機的功組能別議員根本不可能準時出席會議,甚至長期逗留在會議廳,因此出現流會結局。

但我更傾向相信,這是建制派議員與政府因一時想不出辦法抗衡拉布而作出的「戰略性撤退」,而可以預期,建制派除會在會議程序上找尋「拉布戰」的破綻外,更會製造諸如「阻礙政府施政」、「浪費公帑」等偽議題,引導社會輿論走向對立,讓往後的「拉布」失去民意基礎。

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徹底明白拉布戰的各種基本原則和理念,向身邊那些「不知情人士」說明目前的狀況為何,並將包括民主黨派在內各種對「拉布」的質疑全然駁斥。然而,無論如何,說「流會太天真」的張文光,這次可說是自取其辱。





Q3. 拉布有何意義?

所謂「拉布」乃利用議事規則,將審議法案的時間儘量拉長,務求讓議會陷入癱瘓,迫使社會大眾將注意力拉向議題,以及讓政府重新考慮,是否堅持付出高昂代價強行讓法案通過。

目前人民力量為首,參與「拉布」的議員,主要策略有二:一為提出大量修訂動議,讓其擁有數百小時的發言時間;二為嚴格監控會議出席人數,一旦發現在冗長的會議中與會人數不足,就立刻要求中止會議點名,直至連續15分鐘沒有足夠議員,宣告流會為止。



Q4. 為何不用民主方式,而要用這種「激進」的手法搞亂議會運作?

當政府因著議會佔有多數優勢,強推一些極具爭議性或牽涉原則性法案,而若按照一般表決程序,這些議案必然獲得通過。此時少數派/在野黨為求阻止,只得採用「拉布」戰略作為抗議及阻撓手段。

以香港立法會為例,由於功能組別及分組點票的不公正性,特區政府很多時都能無視民意強推法案。作為反對黨,在三讀表決中投反對票根本毫無意義,「拉布」可說是阻截議案通過的唯一選擇。




Q5. 假若反對派每一個法案都用「拉布」戰,那香港政府豈非癱瘓?

打「拉布」戰略的議員亦須付出政治代價,君不見在坊間已有大量「覺得好煩」「只識搞事」的論述出現?若果「拉布」策略不為市民所喜,那他們在來屆選舉亦會被踢出議會。

所以每一位打「拉布」的議員本身已付出沈重的政治代價,也不可能每一個議案都打「拉布」,而只能挑選一些重要而且對社會利益產生鉅大損害的議題進行:人民力量目前提出「拉布」的法案,只僅限於《遞補機制》與《版權修訂條例》兩項,而這也是香港人目前最關心的兩項議題。




Q6. 就算只有兩個草案,若永無止境進行「拉布」,那麼香港政府豈非一樣癱瘓?

目前計劃進行「拉布」的兩個議案,都有相當民意指出政府在進行諮詢過程中存在大量問題下,希望快刀斬亂麻強行通過;若政府真擔心因「拉布」導致隨後議案未能審議,好應先將《遞補機制》與《版權修訂條例》這兩條無甚迫切性的議案延後三讀,騰出時間進行更重要的審議工作。

須知道「拉布」的責任除了發動的議員本身,無視民意執意而行的政府亦至少應付一半責任,若如建制派支持者所言:「要香港好,撇除無謂的政治爭議,全力集中於經濟發展」,特區政府好應擱置這兩條在坊間引起大量分歧的議案表決,進行其他更優先的行政立法工作。




Q7 . 為何發動拉布戰的議員不乾脆提出一億項修訂,反而要拉其他所謂「泛民」議員落水?

這可說是坊間對拉布戰一個最大的誤解。拉布戰並不是提出最多的議案就叫成功,太多類似的議案,在提出時亦會有被合併討論的危機,所以即使你提出100萬種不同疾病的修訂案,極大可能被建制派動議一次過合併而喪失作用。當然,別人提出合併修訂,你也可提出反合併修訂,那另一個關鍵就是在於有沒有足夠多樣化的修訂案讓拉布戰繼續下去:這又牽涉了人力資源問題,以人民力量區區兩個議員及其助理團隊,在短時間就兩條法案提出兩千多個動議基本上已是極限,要在增加拉布本錢,必須依賴其他「泛民」成員加入。

再者,拉布戰的另一個關鍵,乃在發言時間上。要讓各修訂案發揮最大效力,乃在修訂案辯論時,議員用盡15分鐘和7分鐘的辯論和質詢時間,可謂耐力的挑戰。黃毓民為了這場拉布戰,已取消了之前眼部手術的預約,而他和陳偉業計算過若用盡所有《遞補機制》修訂的發言時間將超過500小時,這簡直已到達威脅兩位議員生命的水平。但假若每多一位「泛民」議員加入拉布,他們發言的時間就會被分擔出來,為彼此爭取更多休息時間,而這也是為何拉布戰不能只靠兩人進行的原因。

可惜的是,以民主黨為首的所謂「泛民」已拒絕任何合作拉布的可能性,而我們若要「拯救」毓民和大舊的健康,增加拉布成功的機會,就只有向這班所謂「泛民」繼續施加壓力。




Q8. 「泛民主派」要拉攏溫和派選民,採用「拉布」太過激進,最終將無法承受民意打擊而致選舉落敗,我們不應苛責?

「拉布」戰略歷史悠久,自古羅馬時期已有,歷來採用「拉布」作抗衡的例子亦遍佈於歐、美、日等成熟的議會政治,保守激進的政黨都曾用過,根本沒有所謂「太過激進」這回事。

當然最理想的,就是每名泛民議員照常申請發言,但只在正式輪到自己發言時才出席,儘量將建制派出席人數的最低要求提至最高;這樣既非「拉布」,又能與激進派裡應外合,是為最佳策略。




Q9. 「泛民主派」認為用「拉布」就會得失選民,不能拉闊政治光譜,泛民主派應作「鷹鴿分工」,不應互相攻訐對方,中了建制派的圈套

如果政治光譜的優先權能夠擺得比人民的參選權、網絡自由還前,那民主黨派他媽的不若乾脆反對「拉布」,支持通過兩條議案吧,那九月大選就能藉最寬闊的政治光譜,連民建聯的票也挖過來,這樣就能大勝而回了。

政治要講妥協,但也要講原則。當我們在回歸後一次又一次的明白所謂反對派的反對票,在面對不公平選舉制度下根本只有像徵意義之下,所謂「泛民」若真為民主黨派的話,也應該從行禮如儀的水平往前走一步,假若這些溫和派有另外一種辦法去讓法案不能通過的話,那就儘管去做,假若沒有的話,那基本上在議案中投反對票的作用,和投贊成票並沒有甚麼分別──而這也是打「拉布」的最基本背景。

面對這些堅決「和稀泥」的政棍,就算罵得再兇也只會中了他們再次扮受害人的圈套,所以唯一的對應方法,應是在法案通過後的日子至選舉期間,不停向對這兩條法案表示反感的人提醒,民主黨派是如何在愛惜自己的羽毛下背棄了香港的核心價值,不要讓他們在九月再一次欺騙選民「含淚投票」。




Q10. 我們作為一般網民,對這次「遞補機制」與「版權修訂條例」事件表示反對,又可以做些甚麼?

作為一位普通市民,最基本的責任,自然是多瞭解身邊發生了甚麼事情,認識多一點拉布的歷史,讓自己有足夠的知識去判斷究竟自己支持的是甚麼。

再來,就是向其他你認識的朋友、同事、家人,去解釋究竟目前立法會發生甚麼事,甚麼叫「拉布」,今天立法會會議不停中斷究竟責任誰屬,不需要說服,但至少要就他們可能出現的疑惑和誤解作出解答和澄清:我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將可能出現的問與答節錄出來,方便各位盡快吸收;而假若大家發現答案需要修改,或者有更多的常見問題,歡迎與我聯絡讓我立即更新。

最後,若你在完全瞭解「拉布」是甚麼後,仍堅決支持立法會議員應以此戰術抗衡,那你應該做的,才是往各泛民議員的社區網絡或其他聯絡渠道發表意見和批評,逼使以張文光為首的「所謂泛民」失敗主義者跟上協助「拉布」的大隊,再讓其他因對毓民與人力怨恨而選擇冷賒旁觀的「網絡評論人」、只肯合作而不肯直接參與「拉布」的公民黨、民主黨與工黨議員,在民意的壓力下成為「拉布」戰士之一。

別忘了,在這些議員附近,一些「民主黨近衛隊」、「反人力教徒」早已潛伏其中,他們會以大量歪理如「為何人力不與泛民好好傾談,以指責方式對待所有不合作拉布的人」、「不參與拉布就是出賣民主嗎?」等詭辯護航,假若只一味蠻衝,只會中了敵人圈套,落得一個「人力教徒」的下場。希望各位記著,先認識,再觀察,後出擊,在這個資訊世界中,那裡都是戰場。



Ref.: http://www.cuhkacs.org/~henryporter/Bo-Blog/read.php/820.htm]http://www.cuhkacs.org/~henryporter/Bo-Blog/read.php/820.ht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