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樓價三級跳
呎價動輒近萬 趕絕原居民
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委員何喜華接受訪問時指出,市建局的目標重建區內,大部份是 40至 50年樓齡的舊樓,住了不少基層市民和窮人,「好似深水埗、觀塘咁,好多板間房同籠屋,保守估計全港至少有五萬人住喺呢啲環境咁差地方。」市區重建原本的目的是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但他指,市建局與地產商合作發展的重建項目,通常都包裝成豪宅出售,即使不是低下層人士,一般業主收取市建局的賠償後,也不可能買回單位居住。
本報翻查資料,市建局近年與地產商合作發展的重建項目,幾乎全部都包裝成豪宅出售。去年 10月金融海嘯發生時就推出的荃灣御凱,當時平均呎價也要 6,251元;毗鄰灣仔港鐵站的尚翹峰,今年 7月出售最後一個面積 637呎單位,售價逾 590萬,呎價高達 9,300元;俗稱喜帖街的利東街重建項目雖未建樓,但業界估計落成後住宅每呎至少賣 9,000元。
標籤成「有錢人嘅社區」
中原分區營業經理張永泉表示,灣仔尚翹峰、嘉薈軒等未重建前,同區 40年樓齡舊樓每呎售價不到 3,000元,但隨着重建地盤興建的都是呎價動輒 8,000至 9,000元的豪宅,令豪宅旁未拆卸的舊樓身價勁升,「家啲舊樓通常都要 5,000蚊一呎。」
舊樓變豪宅的同時,重建區通常會引入高消費生活模式。何喜華指,以灣仔和昌大押為例(重建地盤建成嘉薈軒,和昌大押則復修),復修後即變成高檔食肆,平民百姓根本無法負擔一餐數百元的消費,「就連嗰幾條街嘅茶餐廳都貴過人。」他說,過往不少重建區被標籤成「有錢人先可用嘅社區」,低下層無法分享重建成果,是他們反對重建原因之一。何喜華希望市建局重建時,要顧及受重建影響居民感受,及盡量安排他們可原區安置。
今年 5月開始,《市區重建策略》公眾諮詢曾進行多次巡迴展覽、公眾論壇及專題討論,但參與討論及發表意見的公眾人士不多。何喜華指,諮詢期今年底屆滿,擔心公眾現時少參與討論,日後推行新重建政策時反對聲音會大增,呼籲市民多發表對舊居重建意見。
Ref. Link: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後記: 今日去左聽市區重建策略, 講真, 一大班人, 廢話連篇, 考慮嘜考慮物, 阿哥, 香港回歸之後, 樣樣野左諗又諗, 咪嘜都做唔到咯, 你地睇下偉大既祖國, 建設棚棚聲, 第三個廣州火車站, 都就快完工啦, 香港呢? 郵輪碼頭? 港深廣高速鐡路? 而家西九又話再諮詢...諮條毛咩!! 再係咁, 十九幾年都冇樣野做好啦...
還有, 今日講座講甚麼大市場, 小政府....我屁!!!!!!!!!! 我真係想同個班「專業」人士講, 而家香港係大壟斷市場, 小家政府呀!!!!!!!!! 你地夠guest 改變呢個現況, 就真係做到野啦!
Tuesday, July 21,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