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8, 2013

3D 音響世界

大家有看過3D 電影嗎?自從《阿凡達》這部超級科幻猛片的3D 版推出以來,3D 電影於短短數年間席卷全球。二十世紀上半葉已於科幻小說中預言的視聽科技,終於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實現。作為科學兼科幻發燒友的我當然興奮無比。

3D 影像的享受如今已不獨限於電影院內。大量3D 的家用電視機和投影機現已推出市場。當然,普羅大眾未必會立刻把現有的器材扔掉(包括筆者在內,因為這樣既浪費又不環保),所以大部分人可能不會於短期內在家中欣賞3D 影像。但各位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大部分人家中已經隨時可以享受3D 音響的樂趣!

在未解釋這是什麼一回事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一個真實的笑話。話說有一個人想購買一套較優質的音響設備,於是前往一間高級的音響店試聽。音響店的服務員於是接駁好一套不錯的器材(播碟機加擴音機加揚聲器),並選了一些錄音特別出色的音樂來播放。

聽了好一會兒音樂之後,這個人感到十分之滿意。服務員滿以為這單生意非常順利,正打算為客人開單,怎料這個客人突然皺起了眉頭跟他說:「這套器材好是好了,但我想我們要需要換過另一對揚聲器。」服務員十分詫異地問道:「揚聲器有什麼問題嗎?」客人的回答是:「身為音響店員的你不是聽不出吧!揚聲器一直都沒有發出半點聲響呢!」

各位朋友,如果你如今已笑得捧著肚皮,你當然已經知道我在說什麼。但假如你的頭頂上方滿是問號的話,請你繼續看下去吧。

上述那個客人批評揚聲器(香港人往往稱為「喇叭」,內地又稱作「音箱」)「沒有發出半點聲響」,當然表示他完全不明白什麼叫「立體聲音響 (stereophonic sound 往往又簡稱 stereo) 」。

在未發明攝影之前,影像還可以透過繪畫作出一定的記錄。但聲音是一瞬即逝的東西,一旦產生即會隨風飄逝。愛迪生 (Thomas Edison) 於 1877 年發明「留聲機 (gramophone) 」是這方面的一個突破。但從附圖大家可以看出,留聲機初期只有一個「喇叭」(這兒稱為「喇叭」當然絕對恰當),因此聲音只會從一處播放出來。這種聲音重播我們稱為「單聲道音響 (monophonic sound) 」。

隨著技術的不斷改良,上述的留聲機逐步轉變為分體式的唱片機加擴音機加揚聲器,而音質也不斷地提升。但真正的突破,來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立體聲錄音」。

在科技上來說,這其實不涉及重大突破,但從效果上來說,這卻帶來煥然一新的驚人感受。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所謂立體聲,只是利用多於一個拾音器(香港人多按英語 microphone 音譯而稱「米高峰」,又再簡稱為「咪」)來錄音,而在重播時則透過多於一個揚聲器來發聲。關鍵之處在於,不同揚聲器將播放不同拾音器所錄取得的聲音。

經過了來年來的試驗,立體聲的錄音和播放已經成為了一門十分成熟的工藝技術。在錄音方面,拾音器的數目可以由最少的兩個,到最多的十多二十個;但在播放方面,人們發現只需兩個適當地擺放的揚聲器,即可重現出完全立體的、如幻似真你 3D音響世界。也就是說,無論拾音器有多少個,它們收錄的信息都會透過「混音 (mixing) 」而轉化為兩條「聲軌 (sound tracks) 」,然後才交給一左一右的揚聲器播放。

啊!但這是何等震撼的播放呀!在一套優質的重播系統中,只要我們閉上眼睛,我們所聽到的人聲和樂器將會有「前、後」、「左、右」、「高、低」、「遠、近」的分別,感覺活像一隊樂隊就在我們面前演奏!在發燒音響 (audiophile world) 中這叫「結象」和「定位」,再加上「堂音」和「空氣感」等效果,便可達至一種置身其中的現場感。

也就是說,我們無需好像科幻電影中的主角帶上眼罩或頭盔,便可完全獲得一種「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的感覺!

這便把我們帶返方才的笑話之上。原來在優秀的立體聲重播中,左、右聲道的兩隻揚聲器應該營造出一個上述的3D 立體音場 (soundstage) ,而我們不應感覺到有任何聲音直接來自揚聲器!事實上,揚聲器的聲音「離箱」是「高傳真音響 (high-fidelity audio ,即我們通常說的 hi-fi) 」的一項最基本要求。

上文謂「大部分人家中都可享受3D 音響」,這個說法可說既對亦不對,這是因為只要你的音響設備包含兩隻揚聲器,它們原則上即可營造出一個3D 音場。但由於大部分人都沒有把它們適當地擺放,也不捨得花多一點金錢添置較優質的配對器材,是以「立體聲音響」雖然發明了超過半個世紀,大部分人對它仍不大了了,甚至鬧出上述的笑話!

李偉才

Ref.: HouseNews

Saturday, December 21, 2013

香港人聖誕禮物



一切來得太巧合,蘇卡片上京,之後小王宣佈復活,賣給他的是國企,開台日子是7月1日...

香港人明白了

Sunday, December 08, 2013

浪琴表香港國際賽事 2013

各位馬迷, 今天是浪琴表香港國際賽事 2013, 是馬會最重視大賽日子, 大家值得看看!!

到底呢個世界, 有冇造馬? 區區推介大家睇一篇文章, 勘稱回味

休 笑 知 天 命 技 猶 舉 世 驚 ( 董 佳 ) 

美 國 殿 堂 級 名 將 史 提 芬 前 周 末 策 Mucho Macho Man 力 拒 來 犯 , 以 知 天 命 之 齡 首 次 勝 出 育 馬 者 盃 經 典 賽 。 美 國 育 馬 者 盃 賽 期 的 獎 金 總 額 , 僅 次 於 杜 拜 世 界 盃 賽 日 , 而 凌 駕 香 港 國 際 賽 日 , 是 全 球 最 高 水 準 賽 期 之 一 。 可 惜 因 為 時 差 , 難 於 吸 引 香 港 馬 迷 落 注 , 馬 會 近 年 已 沒 有 安 排 直 播 受 注 。 幸 而 互 聯 網 令 世 界 縮 小 , 我 輩 大 癮 馬 迷 還 是 可 在 網 上 瀏 覽 全 程 。 掛 靴 七 載 , 年 初 才 復 出 , 喜 見 五 十 歲 的 史 提 芬 丰 采 依 然 , 常 山 趙 不 減 當 年 勇 。

史 提 芬 是 典 型 的 美 式 騎 法 。 在 騎 姿 上 , 伏 鞍 甚 低 , 踏 鐙 唯 淺 , 推 騎 動 作 不 大 ; 在 取 位 上 , 從 不 緊 韁 強 留 , 務 求 坐 騎 展 步 舒 暢 , 開 心 奔 馳 , 不 介 意 腳 程 之 稍 蝕 。 九 十 年 代 受 聘 來 港 擔 任 梁 錫 麟 的 主 帥 , 每 以 中 駟 勝 上 駟 , 贏 盡 口 碑 。 但 在 紅 極 之 際 , 卻 突 然 提 早 解 約 , 夤 夜 飛 返 美 國 , 不 復 踏 足 香 城 , 惹 得 謠 言 滿 天 飛 。 

實 人 實 事 按 下 不 表 , 且 說 一 則 親 耳 聽 來 卻 無 名 無 姓 的 故 事 。 說 故 事 的 , 是 一 位 造 馬 案 的 被 告 。 此 君 在 造 馬 案 罪 成 判 囚 , 但 上 訴 得 直 , 早 已 開 釋 。

此 君 年 輕 時 當 過 差 , 與 一 位 同 樣 曾 服 務 警 界 的 練 馬 師 稔 熟 。 嗜 好 跑 馬 , 跟 不 少 騎 師 來 往 , 華 洋 皆 有 。 某 天 , 那 相 熟 練 馬 師 相 告 , 欲 邀 一 位 名 滿 天 下 的 洋 將 掛 帥 , 商 借 九 肚 山 豪 宅 , 權 充 宿 舍 。 九 肚 山 豪 宅 並 非 此 君 居 所 , 不 外 別 墅 , 慨 然 答 允 。 洋 將 果 然 來 効 , 入 住 九 肚 山 , 在 港 無 親 友 , 遂 與 此 君 朝 夕 出 入 , 過 從 甚 密 。

洋 將 挾 譽 而 來 , 技 驚 四 座 , 旋 即 擦 亮 招 牌 , 廣 受 歡 迎 。 此 君 捧 好 友 的 場 , 每 多 押 注 其 坐 騎 , 時 有 收 穫 。 及 至 某 回 , 此 君 閒 聊 間 提 到 一 匹 翌 日 出 賽 的 熱 門 馬 , 洋 將 一 聽 馬 名 , 臉 色 陡 變 , 支 支 吾 吾 , 不 置 可 否 。 翌 日 接 戰 , 洋 將 竟 在 直 路 上 不 鞭 不 策 , 看 勢 頭 原 應 穩 勝 的 那 匹 熱 門 馬 , 最 終 三 甲 不 入 。 此 君 心 知 事 有 蹺 蹊 , 卻 不 便 多 問 。 

待 得 洋 將 告 辭 香 江 之 日 , 此 君 駕 車 載 往 機 場 。 他 向 他 出 示 一 隻 皮 篋 , 說 篋 內 滿 盛 鈔 票 。 說 罷 , 潸 然 淚 下 。 驚 問 原 委 ? 答 道 , 生 平 以 贏 馬 為 榮 為 樂 , 從 不 作 假 , 豈 料 來 到 此 間 , 為 了 這 一 篋 青 蚨 , 竟 爾 第 一 次 ? 出 舞 弊 勾 當 ; 反 覆 思 量 , 不 宜 多 留 , 否 則 早 晚 毀 了 一 世 英 名 。 四 目 相 投 , 兩 下 黯 然 。 飛 翼 橫 空 , 思 緒 難 寧 。

這 故 事 聽 於 此 君 受 審 期 間 , 地 點 是 此 君 為 方 便 應 ? 而 於 法 庭 對 面 的 酒 店 租 住 的 套 房 。 室 內 兩 人 , 別 無 聽 眾 。 幾 多 分 真 實 ? 幾 多 分 誇 誕 ? 筆 者 莫 辨 。

Ref.: Apple Daily

Tuesday, December 03, 2013

毓民踩場 2013-12-2 第544集

黃之鋒鳩毛都未出齊 唔好學人做政棍



Sunday, November 17, 2013

為香港記下的一句話

瑞士專家Rolf Dobelli在他列出的52個思考錯誤中,提到一種「不作為偏誤」,他舉例:假設你和另一人結伴登山,狀況一:登山同伴掉進坑洞中,不論是去找人或親自動手,只要你肯救他,他就能活命,但你卻什麼也沒做,眼睜睜看同伴送命。狀況二:你故意將同伴推進坑洞裏,不久後他就死在那裏。請問上述兩種狀況,哪種比較惡劣?理性看來,不管是見死不救還是故意殺人,都是致人於死,但內心仍隱約覺得,見死不救似乎比較不那麼惡劣。

我們不會故意殺人,但我們常常是見死不救。見死不救的原因很多,當一個社會已墮落到你在馬路邊扶起一個跌倒的老人都會惹禍上身的時候,見死不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但一個社會還沒有墮落到這田地,見死不救的事還是常常發生,原因或者不想惹麻煩,或者覺得做人還是少管閒事為妙。當一個你生活的社會,不公平不公義的事一再發生,社會原有良好的價值系統在毀壞,而社會現時還容許你可以做點事,你可以在網絡發聲,可以在選舉中投票,可以遊行示威集會,可以參與公民抗命,但你什麼都不做。你說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那麼你的不作為實際上是有作為,你的作為與把同伴推進坑洞裏的後果是一樣的。

從「不作為偏誤」,就想到68年法國學運的口號: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問題的一部分。這句口號當年呼喚了千萬人出來抗爭。他們知道,若自己再不作為,就會成為整個社會問題的一部分。

為香港記下這句話時,想起自己的一生,艾青的詩句在腦裏浮現:為什麼我眼裏含着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

李怡

Ref.: Apple Daily

Sunday, November 10, 2013

無知精英

梁文道 一連兩天,談論無知精英,實在寫得拍案叫絕,區區甚表認同 !!!!!!!!

阿太與阿伯

練乙錚先生在他的專欄文章〈赤色芭蕾〉裏頭分析得好,香港芭蕾舞團的「文革禁忌」多半離不開它的董事局構成。他認為那群富太太貴千金和中共交往的「錢權格局」,特別容易形成港芭被「赤化」的路徑。既然路徑已在,鬧出如此一樁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想追問的則是更加具體的「赤化」機制:那到底是董事局受命行事呢?還是他們主動避忌(或者獻媚)?如果昨天我的推論沒錯的話,那多半不是中聯辦主任主動要求刪戲,因為文革實在沒什麼大不了,越是內地官員越是見怪不怪。於是合理的猜想便只剩下董事局太太團自我審查這一條了。然而正如昨日所言,在大陸談文革甚至反文革都不算犯禁,一幫港澳同胞又怎麼會怕那些紅彤彤的文革影像氣壞了內地貴客呢?

恰好港芭董事局成員之中有澳門首富家族的成員,這就讓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了。

那年澳門一個半官方主辦的文化活動邀我過去演講,我也如常用功準備了一番。怎料到了快要接近演講的那一天,對方來了一通急電,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我這場演講去不成了。支支吾吾地,他們說這是因為「上頭」有人覺得我是大陸當局眼中的敏感人物,而那個「上頭」正正就是澳門首富家族的一員。許多駡我「投共」的朋友都知道我一年裏頭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泡在大陸,公開演講的場合從黨性最強的學校一直去到官方主辦的文化節。為什麼他們都不怕我「敏感」,反而一個澳門權貴要擔憂我在澳門演說會讓內地難看呢?

於是我又想起九七年前更老的一件舊事。當年灣仔一家半藝術影院決定公映名震一時的紀錄片《天安門》,結果卻引得院中一些帶位人員的不滿,甚至辭職避禍。他們對記者表示,那是怕這部片子太過敏感,將來秋後算賬算到自己頭上。明明九七未到,明明片商和院線的高層都不害怕,一群小小帶位員居然就要恐懼自己的政治災禍了。正當大家都在恥笑這些中老年人的時候,台灣評論家南方朔先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我:「越是有知識的人,越能掌握分寸,所以就越不害怕。相反地,越是無知無權的底層,才越會憂慮那些他們搞不懂也掌握不了的宏大政治」。

簡單地講,這些坐在文化機構頂層的掌權貴人,他們的知識水平(至少是政治知識水平),並不比當年那群因為害怕為一套敏感電影帶位而遭殃的阿伯高明。


港式精英

堂堂香港芭蕾舞團的董事,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政治見解怎能拿來和一群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戲院帶位阿叔相比呢?這不是故意駡人的文字矯飾,因為我從不喜歡用言語輕侮別人,而是我真的相信這種可能。

怎麼說呢?那大概就像幾個月前當另一樁藝術遇上政治審查的鬧劇。一家大型發展商立意突顯自己的文化形像,找來一批藝術家展覽作品,以示它對「城鄉發展」的情懷。結果有些藝術家的作品只不過是稍稍觸及了鄉郊失落的議題,便碰到了主辦者的心理紅線,覺得他們在「搞政治」,最後便把一個文化包裝商業的溫情活動變成了為富不仁的發展商氣量狹小的又一明證。後來不少論者都把矛頭指向操控其事的企業公關,認為他們可能是這些蠢事背後的大腦。

在這兩件事的後頭,我都能在腦海之中想像出一組人物的影像。這些人平常打扮得身光頸靚,多半還泡過鹹水,講起英文真係誇啦啦。他們手持名牌袋包,出入高級場合,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副精英的模樣。有趣的是,他們文化素養的成分卻有嚴重失衡的問題,一方面懂得字正腔圓地唸出所有名牌及酒莊的原文發音,並且以此為身份標記;另一面則和你我一樣,以暢銷八卦週刊當作日用精神食糧。就算他們會看《金融時報》,看得最熟的多半卻是那份每周隨報附贈的《How to spend it》。如果這裏頭居然有人會翻優皮高級扮嘢雜誌《Monocle》,並且還能耐住性子讀完幾篇豆腐膶咁大的國際時事報道,那簡直就是精英中的知識份子了。

這類人我們都曾見過,其中當然不乏真有文化的貴族,學過好幾年鋼琴,還能欣賞芭蕾,甚至會去俄羅斯出錢坐最貴的包廂。然而,他們最大的盲點卻是政治,尤其是中國政治。可別看是大企業的公關,就以為他們見多識廣,一看到藝術家關心菜園村,他就馬上嚇得不知所措,叫你「唔好搞政治」。可別以為更高級的那些權貴和不少中國大員吃過飯,好像很內行的樣子;你一跟他提起文革,他立刻就要反應「哇!呢啲咁敏感嘅嘢最好都係唔好掂啦」,雖然他可能連四人幫的名字都數不全。

這種精英遍佈各個領域,掌握了不少資源。他們的無知,以及由無知而生的恐懼和自我審查,往往正是香港自由淪喪的終南捷徑。北大人什麼都不必說,他們自己就能把自己嚇垮,還要以為自己很識大體,出得場面。

梁文道

Ref.: Apple Daily

Thursday, November 07, 2013

Russell Brand wants to start a revolution

Jeremy Paxman and his beard interview the loquacious comedian.

(C) BBC 2013

2013.11.06 毓民@立法會會議

2013.11.06 毓民@立法會會議 - 自由社會 豈容專權掩飾罪惡!

 

Monday, October 21, 2013

左膠騎劫天仙局


今日(20OCT) 有超過12萬人响政總集會,氣勢其實是不錯的。我在會場周圍走,見到嘅場面係比去年學民思潮佔領時更擠迫,參與市民情緒更高漲,迫到六八九「即時投降」是有可能的。不過六點後左膠嘅出現,就出現負面逆轉。夜晚十點後出現有人向左膠「爆seed」,左膠騎劫之局終於兵敗如山倒。

今次集會事前不少人(包括小弟)不斷透過Facebook等網絡平台向左發出警告不要打算騎劫,但班左膠其實算精明,先安排一個名不經傳嘅陳璟茵開個Facebook Page 先攞個網上頭彩。然後就當毛孟靜協助 HKTV 工會舉行集會之後,就另起爐灶搞遊行。目的不只是維持佢哋嘅「既有抗爭模式」,另一方面HKTV工會講明佢哋嘅集會係直到18:00,班左膠嘅打算就係「揼波鐘」去到政總就「接手」個場,不費吹灰之力就騎劫。

至於「爆seed」其中一個重點落在「商討環節」。其實我在日前見到個run down 已經覺得有唔妥,不過諗住嘅係安排市民嘅作戰方案。不過細心思考,原來係佢哋班仆街「踢散」集會嘅計劃。因為根本好多市民唔會知搞乜,然後覺得無意思就走人,正好體現佢哋班人「騎劫不成就踢散」嘅手段!剩低落嚟無離開嘅人,睇怕大多數都係佢哋自己人,咁就可以玩「一屋七姓十三人」,跟住就拎個結果出嚟,騎劫完個場再騎劫埋個後續;更是在「爆seed」反搶咪時講到明「呢個係群眾嘅集體決定」,即係用咗「農村包圍城市」嘅手段,想連工會已有嘅留守安排都想踢散。左膠以外,邊個最希望出現呢個結果?咪就只得中國共產黨。

所以,「左膠根本就係共產黨共犯」呢個推論,响呢件事引證出嚟係絕對成立

呢班左膠、甚至「無人講嘅舊Terms - 社運資本家」根本唔係真心去處理每個社會議題,只係貪圖响「出事的一刻」响鏡頭前曝光「我哋有做過嘢架」去提升個人名氣,所謂Public Interest根本只視為個人上位籌碼,望住利東街、中環天星、皇后、順寧道...... 戰績或說明了一些情況。今次更過份的是佢哋連HKTV身為主人家都唔尊重,反映住為求自己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有HKTV嘅員工表示,在18:00 後已感到被騎劫而沮喪想撤退,幸好最後都堅持落去。或者有員工早知班社運資本家嘅「戰績」而給同事們作治療,先捱得過呢一關。


由此可見,左膠 / 社運資本家根本係一堆有破壞無建設嘅仆街冚家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嘅社會事件發生,而呢班仆街只會繼續死心不息地想去騎劫、或騎劫不成踢散嘅打算。但亦既然最希望出現呢啲啲結果嘅係共產黨,所以大家以後唔駛對佢哋客氣。我就講明,視佢哋係土共看待!

還有的,工會已表明無進行任何籌款活動


邊位有响呢個箱入過錢落去可以去報警

Ref.: http://jackyhtlim.blogspot.hk/2013/10/leftplastichijacking.html


那衝上台的幾步,是香港抗爭史的一大步

今天,有十二萬人包圍政總,反對政府在發牌事件中黑箱作業,拒絕發牌予香港電視,並要求涉事官員交代。可惜,集會至中途慢慢遭騎劫,變成左翼人士上台重溫上年反國教的「想當年」心聲分享,而「民間開放電視關注組」更涉嫌在未徵詢「香港電視職工會」的情況下,要求台下十幾萬市民參與商討,「商討」一下往後的抗爭該何去何從,又在政總籌款。大批市民不滿離場,甚至有香港電視的員工在網上抱怨被騎劫。

眼見集會即將在士氣耗盡下不了了之,歷史性一刻終在晚上十點來臨:有人趁「民間開放電視關注組」的陳璟茵和區諾軒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衝上台要求把騎劫運動的人趕走,並讓香港電視的員工重新上台。

那衝上台的幾小步,是香港抗爭史的一大步。香港人參與遊行,素來是服從的小綿羊,每每緊遵「大會」指示,叫唱K就唱K,叫拍手就拍手,叫散去就散去,從來沒有質疑過台上指揮者的合法性,反思過這班人憑什麼來叫他們做這樣,做那樣。今天,終於有人有勇氣,衝上台去質疑,把騎劫者從台上趕下,把台還給大家認為是真正值得支持,聲援的人。

被趕的人,煩請好好「商討」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如此不受歡迎,為什麼會如此趕客;也請不要聲討衝上台者為「野蠻人」,因為把騎劫者從台上趕下,其實亦是一種你們口中的「文化」,你們應該好好包容才是。

雖然如今香港電視的員工得以重新上台,繼續抗爭,但將來的路仍時充滿危機。現對香港電視職工會有兩點建議:

一。切勿草率與任何組織組成「大聯盟」。往後幾天的政總,將集各路人馬,必有不少組織希望加入此場運動的「主體」,甚至爭取運動的主導權,職工會應小心應對,了解這些組織的往績和立場,必要時與某些組織劃清界線,讓來政總聲援你們的市民,清楚了解你們的立場和意願,懂得如何行動應變。

二。勿為政府高官的「語言偽術」所迷惑,因而以為取得「階段性勝利」而和平散去。一日未得到政府不對香港電視發牌的詳細交代,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作者簡介
向東一江春水

Ref.: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10/21/52374

Saturday, October 19, 2013

明報社評

文件暴露發牌違背公義 政府拒交代顯公權暴力


【明報專訊】

“ 香港奉行自由市場,政府的角色一貫只是創造營商環境,讓各方參與者依法競爭,由市場規律決定成敗。蘇錦樑所說的政府角色,背離了此一原則,而是由政府決定市場的贏家和輸家,此乃今次發牌事件使人最忐忑不安之處。因為政府角色經此轉變,日後在香港營商,必須依附權力當局,內地的「跑部錢進」現象,完全有可能在香港出現。所以,行會今次的發牌決定,除了折射出來不公平不公正、乖離公義以外,還在毒化營商環境,把香港推向沉淪。”

據本報取得的顧問公司報告,顯示落選的香港電視(下稱港視),總體而言較獲發牌照的香港電視娛樂(下稱港娛)優勝。連日來,公眾對發牌結果,大多認為政府不公正,對港視不公平,但是政府以行政會議保密原則為擋箭牌,堅拒交代評選情況。今次發牌的諸多問題顯而易見,特首梁振英和政府寧可捱捱批,無視群情洶湧,任由事態惡化,情況太不合理,使人質疑當局的決定,並非純粹基於申請者的條件比併,而是有其他因素左右,其中坊間所謂梁振英只是執行中央「政治任務」的傳聞,因而揮之不去。

顧問報告比併評估

港視條件優於港娛

本報得到的報告,由政府委聘一家顧問公司於2011年4月撰寫,主要從「競爭力」、「壓力測試」和「財務狀況」比併,研究3個免費電視牌照申請者的情況,發現港視在競爭力和壓力測試,都較港娛優勝,只有在財務狀況上兩者打平。另外,商務及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提及可持續是考慮因素之一,在顧問公司評估市場最多可容納4個免費電視台的情況下,報告認為港娛持續性不及港視,而亞視則最差。

本報獲得的並非最後報告,各個申請者在其後2個報告中,優勢、劣勢或許有可能變動。不過,2011年4月之後,港視前身的城市電訊在2012年4月出售電訊資產,套現50億元,派發股息20億元之後,尚餘30億元轉型發展電視業務,所以,港視的財務情況只會更符合要求。另外,2011年4月之後,港視開展拍劇等工作,逐漸累積營運電視台的經驗,按此推測,港視原有優勢,在其後2份報告理應不會逆轉。

連日來,公眾對發牌結果反響強烈,一場龐大的民眾動員蓄勢待發,但是面對如斯嚴峻局面,梁振英和政府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坦誠面對公眾,這種漠視民情的態度,極其罕見,傲慢得使人憤怒。

梁振英和政府以行會有保密原則及涉及商業機密為由,拒絕交代港視落選原因,不過,港視主席王維基和員工不甘心「死得不明不白」,要求政府交代。其實,13年前,政府公布增發收費電視牌照,當然也是由行政會議決定,時任資訊科技及廣播局長尤曾家麗並無披露個別申請者的資料,仍然可以清楚交代解釋評審準則及部分財團落選原因,無引起任何爭議和不滿,反映今次的保密云云,根本是託詞。另外,港視想知道死因,涉及港視的部分就無保密的需要,政府仍然迴避,公眾只能猜測發牌受其他因素影響。

按蘇錦樑的說法,行會對發牌的其中一個考慮,顧及現行免費電視的穩定性,要避免出現引入競爭對市場帶來損害。這個說法,實際上就是要保護無線和亞視的利益。香港奉行自由市場,政府的角色一貫只是創造營商環境,讓各方參與者依法競爭,由市場規律決定成敗。蘇錦樑所說的政府角色,背離了此一原則,而是由政府決定市場的贏家和輸家,此乃今次發牌事件使人最忐忑不安之處。因為政府角色經此轉變,日後在香港營商,必須依附權力當局,內地的「跑部錢進」現象,完全有可能在香港出現。所以,行會今次的發牌決定,除了折射出來不公平不公正、乖離公義以外,還在毒化營商環境,把香港推向沉淪。

發牌事件太不合情理

折射出讓人陌生的香港

坊間傳聞,行會內部討論發牌時,成員之間曾有激烈爭論,不乏要求同時增發3個牌照的聲音,然而,梁振英最終拍板踢走港視。梁振英基於什麼原因作此決定,外界無從得知,但是從顧問公司的報告,除非梁振英能夠提出使人信服的理據,否則他是利用行政會議運行公權暴力,汰強留弱,就營商環境而言,呈現出一個讓港人陌生的景象。

事態發展迄今,行政會議和政府赤裸裸踐踏公義、蔑視民意的做法,極其罕見,以梁振英的權位,相信他與此直接有關。然則他為何甘冒大不韙,與民為敵、破壞自由營商環境?基於事態太過不合常理,於是傳聞指梁振英執行中央交帶的任務:踢開港視、保護亞視,就愈來愈有市場。這個傳聞無從查證,梁振英當然不會承認。總之,特首作為香港最高領導人,理應捍衛自由營商的核心價值,若在壓力之下出賣香港利益,則這樣的特首,不會得到港人的認同和支持。

若事態完全不涉及政治因素,也與中央壓力無關,純粹是特首會同行政會議的決定錯誤,則梁振英有責任不要讓事態惡化下去,應該即時採取措施糾正錯誤,讓市民看到他和政府仍有自省的能力,事實上,電盈旗下的港娛敬陪末座,仍然獲發牌照,也已引發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聯想,所以,政府有必要交代釐清。另外,環繞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事,若就此不了了之,將會成為極壞先例,香港更難實現良好管治,立法會此際應該發揮制衡作用,引用權力及特權條例徹查決策過程,讓公權暴力暴露於市民面前,要始作俑者付出代價,以警惕權力當局和後來者不敢再造次。

Ref.: 明報

Thursday, October 17, 2013

毓民踩場 2013-10-14 第531集

毓民踩場 2013-10-14 第531集, 今集好正, 值得推介 !!

主持  黃毓民 梁錦祥

第一節 香港人要將689 put behind

第二節  兩個字形容香港人:「抵撚死」

第三節 見到馮煒光,一定用三個字招呼佢:「吊佢老母」

http://www.myradio.hk/dz/thread-9084-1-1.html

Tuesday, October 08, 2013

韓國養生料理

區區將會去韓國觀光,最近在韓國旅遊官網見到一些飲食介紹後,實在非試不可 !!


韓國人常說‘飲食即是寶藥’。為了健康著想,認為比起任何一種藥物,良好的飲食更為重要。因此,在韓國為了補強身體與預防疾病,研發出許多對身體有益的食品。特別是被稱為‘養身料理’的食物很多,在韓醫學的角度這些養身料理幫助補充體內的氣運、氣血循環與陰陽調和,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狀態。

韓國人為了預防天氣太冷或是熱破壞身體的均衡,而常食用養生料理。在氣候換季時為了預防感冒,或日常生活中體力不佳時,亦會進行食補。無關季節或氣候,依據個人的喜愛亦常食用。

韓國代表養生料理有蔘雞湯、雪濃湯、牛骨湯等,將肉放在水裡長時間熬煮的湯料理很多。在旅遊中不能錯過的美食,不妨品嘗看看美味、對健康有益的韓國養生料理吧


四季養身料理的代名詞─蔘雞湯

蔘雞湯是將雛雞乾淨地處理過後,剖開肚子放進糯米、人蔘、紅棗等食材熬煮而成的料理,營養豐富,熱量高,可讓疲憊的身心獲得恢復的料理。雞肉用筷子夾食,糯米與湯汁則用湯匙舀食。常被作為韓藥材使用的人蔘與紅棗長時間熬煮對身體有益,此外即使單吃也無妨。
蔘雞湯是在寒冷冬天可讓身體溫暖,並減少熱量流失的料理。韓國人即使在夏季中最熱的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天也會吃蔘雞湯食補。因為根據韓國傳統,在汗流浹背、炎熱的夏天,吃熱呼呼的蔘雞湯能夠補充元氣的關係。近年不僅人蔘、紅棗,還可品嘗到放進鮑魚等對身體有益的食材熬煮而成的蔘雞湯。


皇帝與百姓分享食物的雪濃湯

雪濃湯是將牛肉、四骨(牛的四條腿骨)、牛腦、內臟、骨頭等熬煮10餘個小時,再將燉出白色的湯頭加入麵條、飯等食用的料理。濃郁、清爽的湯頭堪稱極品。品嘗時加入鹽巴、胡椒粉、碎蔥等調味後,再吃湯內的麵條與牛肉片。白飯可以直接加入雪濃湯內當泡飯吃,亦可單獨吃。可搭配蘿蔔泡菜或白菜泡菜一起食用。雪濃湯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常食用,經長時間熬煮的熱湯內食材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與鈣質,對消化不好或身體較虛的人,是絕佳的養生料理;亦含有豐富的膠原蛋 白,對於皮膚美容亦有極佳的效果。雪濃湯是600餘年前皇帝與百姓在舉行完祈求一年農耕豐收的祭典後,一起分享食用的料理中流傳下來,至今每個地區仍有許 多雪濃湯的專門餐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養生料理。

Ref.: http://big5chinese.visitkorea.or.kr/cht/SI/SI_CH_2_14.jsp?cid=1208020


Sunday, October 06, 2013

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實在寫得好好,區區強烈推介 !!


反對馬斐森當港大校長的學者教授,所持理由都與遴選校長的五個條件無關,說到底,只是一句古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早兩年去青島,適逢大雨成災之後。當地導遊說,大雨讓青島大部分市區街道都被水淹了,唯獨舊區,也就是德國殖民地時代的街道房屋,沒有水淹,因為下水道做得好,好到一百年前的工程,仍有零件留存在牆壁上,以便後世維修。果然「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在天津,在上海,凡是有過租界的地方,都有結實、古雅、可觀的老房子留下。連中共要人,都選在這些老房子居住或開會。新建的高樓大廈,只是虛有其表。

香港百多年殖民地,都由英國派來的總督管治,給香港帶來什麼境況?而這一百多年,中國大陸由「其心不異」的「我之族類」去經營,是什麼境況?97回歸後這16年,香港在「我之族類」手上,又是什麼境況?末代港督,來自人口只七、八萬的英國Bath市,他會不會因為不懂中文、不熟悉中國和香港而讓香港人覺得不稱職?至於熟悉中國、香港的回歸後幾任特首又如何?

批評馬斐森對香港、中國無經驗、無認識,不懂中文,是為「無知、無能、無心」的遴選委員會成員盧寵茂,前年11月出席梁振英參選大會,稱讚梁振英是各參選人中,最有目標、智慧及承擔的人。結果是「外國人做不到的,中國人做到了」──沉淪。

馬斐森表現如何,還有待觀察,但至少他不會去當政協委員這種政治花瓶吧,他大概也不願意排排站去拜見中國領導人吧。畢竟「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李怡

Ref.: Apple Daily

Tuesday, October 01, 2013

FLAC (無損音樂格式)

區區最近買了新玩具 LG G2, 勁正, 真的是劃時代產品!! 用料,顯示屏,方便程度,都比其他牌子高一班 !! (眼見很多on 9仔/ 豬西仲當 iPhone 係寶,真係可憐...)

LG G2 其中一賣點,就是 support 24 bit / 192 kHz 音樂,對於音樂愛好者,絕對是喜訊 !!

轉載:

對於大部份上班一族來說,經濟不景氣又遇上物價上升,要再花錢在娛樂消遣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去圖書館借 CD 之外,要為自己的 CAS 系統找尋新的音源其實也不容易,因為網絡上大部份的音樂檔案仍然是以MP3為主要的格式,要找 WAVE, APE 或 FLAC 等無損格式其實也有一點難度。

今天在公司裡就有一位也喜歡玩電腦的同事問我,可以在那裡找到多一些無損音樂的檔案呢?有閒錢的固然可以去 HiFitrack.com 下載發燒音樂,當然他們提供的選擇其實都是好有限,沒有錢的也只能夠去討論區碰碰運氣;其實現時國內的CAS 發燒友相對是幸福得多,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去找尋不同的無損音樂,其中包括有人氣高企的 VeryCD 電驢和 HiFiDIY.net 討論區,我便在 HiFiDIY.net 內發現不少德國老虎魚 Stockfisch Records 的介紹。當然啦,我只是介紹唱片的資料而已,循例都要說明一句版權為 Stockfisch Records 所有。

Ref.: http://andrewmainpc.blogspot.hk/2010/11/flac.html

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3

中國好聲音 (The Voice of China) 2013-09-20 第二季 - 第十一期



區區上星期在 BGY 睇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這集緊湊非常,真的是他媽的好看 !!!!!!!!!!!

改不掉

總領事夏千福支持香港民主,引起哄動。香港人對這位美國人有好感,因為他從善如流,當香港新一代網民不喜歡領事的網誌將Virginia譯為不雅的「弗吉尼亞州」,夏千福即刻改正,復稱香港傳統譯名「維珍尼亞」。

這一步做得漂亮,顯示了器度和學養。如果對中英譯名有研究,就知道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對美國名字的音譯,由於政治的惡意,都有醜化成份,如韓戰的美軍司令Matthew Ridgway,官方譯「李奇威」,但大陸不想他威風,故意貶譯為「李奇微」。還有Al Haig,國務卿,台灣香港譯「海格」,大陸叫「黑格」,都是發洩仇恨。

夏千褔是漢學家,香港華文傳媒的編輯看不到的,他看到了。但他認為香港應該「一國兩制」,他不知道香港在譯名方面早跟大陸「統一」了,例如本來「紐西蘭」,現在跟大陸「新西蘭」(那麼紐約是否應改稱「新約」?)還有什麼「澳大利亞」、「悉尼」、「德克薩斯」。香港真的想「一國兩制」?從這些小處的犯賤,我認為香港其實想一國一制。
十多年前,我對一個傳媒主管提過,香港是粵語區,香港有自己一套,香港的譯名不要跟大陸一樣。這位知識份子一臉不屑:你太偏激了,樣樣看不順眼,只是一個名而已,統一了方便。

我說,這不是偏激,也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原則問題。他向他老婆不齒地一笑,沒有理我。因為我侵犯了他的Ego、權力和面子,而他們兩位,都支持香港的民主派。
只有傻子才有Ego,尤其文人。夏千福是做大事的人,美國是文明大國,並無此小家敗氣,所以在全球成功,但是也偶爾有錯誤判斷。

這個主管的咀臉,我今日還記得。一切求方便,特首何必直選?中國委派,也統一而方便。香港是不需要什麼一國兩制的,夏千福會改掉「弗吉尼亞」,他不知道,一個民族的深層愚昧,改不掉。

陶傑

Ref.: Apple Daily

Friday, September 13, 2013

毓民發火 !!



各位朋友,昨晚毓民動真火了 !!

17:00 後開始聽,超火爆 !!!!!!

Sunday, August 25, 2013

Churchill - Change



來自美國的獨立樂隊  Churchill (令人想起丘吉爾),今年年中解散了,不過年頭這首 Change 真的很正...

近期最愛 (Ben's Choice - Summer Sessions)

近期真係好多出色音樂,區區樂在其中,以下是幾首值得推介曲目...

King Charles - Coco Chitty

Cymbals - Like An Animal

Youth Lagoon - Montana

Old Man Canyon - Phantoms And Friends

Annie Eve - Elvis

Papa - If Youre My Girl Then Im Your Man

Pacific Air - Move

Friday Night - The Last Royals

Gold - Alchemy

When The Night Falls Quiet - Birds Of Tokyo

Catch The Sun - City Riots

Matter Of Time - Fierce Bad Rabbit

Asleep - Makthaverskan

British India - Plastic Souvenirs

British India - Summer Forgive Me

Wildlife - Lightning Tent

Vigo Thieves - Steal Your Heart

Talisco - Your Wish

Churchill - Change

American Authors - Best Day Of My Life

Hunter Hunted - End of the World

Ivan & Alyosha - Running For Cover

The Colourist - Yes Yes

Fossil Collective - Let It Go

Groenland - Criminals

Still Corners - The Trip

Saturday, August 24, 2013

游水黃花魚

區區年逾古稀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見過游水黃花魚,最近一周之內,不但開了眼界看過游水的鮮活黃花魚,而且,還有口福吃到鮮活黃花魚煲飯。

說老實的,個人對黃花魚評價並不甚高,相信同代人都有同感。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黃花魚是平常之物,當大造之時價格甚廉,粵菜業界把外省菜館之黃魚上桌奉客引為笑柄,因為這種粗魚就是作員工伙食多吃兩餐也招不滿,怎會料得到時至今日竟然會變得如此矜貴。

黃花魚的優點在肉豐而無細刺,但卻有魚味薄的缺憾,故須以濃味相配以補其不足,例如糖醋黃魚、紅燒黃魚、雪菜黃魚之類。

潮州菜「普寧豆醬蘿蔔煮金龍」是個人最欣賞的黃魚食制。潮州話稱黃花魚為金龍,黃花魚借了豆醬的濃郁鹹鮮味和蘿蔔鮮甜頓然滋味豐美起來了。

以幾両重的小黃花魚作凍吃的「金龍魚飯」,本來平淡的魚味一蘸普寧豆醬也便脫胎換骨鮮美起來。黃花魚煲飯滋味不錯,可惜未備普寧豆醬作佐料。

區區以作客之身不便問價,不知這條游水黃花要破費多少銀両了。

專欄電郵:mcwriter@sharpdaily.com.hk

唯靈

Ref.: SharpDaily

Thursday, August 01, 2013

Johnny Marr -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Morrissey 版本聽得多,大家聽聽其天才結仔手,被譽為過去30年,英國四大結他手之一 Johnny Marr 版本,又係動聽得沒話說 !!!!!!!!!

Of Monsters and Men - Little Talks at Glastonbury 2013



英國 Glastonbury 2013 音樂節真係超正,來自冰島既Of Monsters and Men,無得彈 !!!!!!!!!!

Hey! Hey! Hey!

I don't like walking around this old and empty house.
So hold my hand, I'll walk with you my dear

The stairs creak as I sleep,
it's keeping me awake
It's the house telling you to close your eyes

Some days I can't even dress myself.
It's killing me to see you this way.

'Cause though the truth may vary
this ship will carry our bodies safe to shore.

Hey! Hey! Hey!

There's an old voice in my head
that's holding me back
Well tell her that I miss our little talks.

Soon it will all be over, buried with our past
We used to play outside when we were young
and full of life and full of love.

Some days I feel like I'm wrong when I am right.
Your mind is playing tricks on you my dear.

'Cause though the truth may vary
This ship will carry our bodies safe to shore

Hey!
Don't listen to a word I say
Hey!
The screams all sound the same.
Hey!

Though the truth may vary
this ship will carry our bodies safe to shore

You're gone, gone, gone away,
I watched you disappear.
All that's left is a ghost of you.
Now we're torn, torn, torn apart,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Just let me go, we'll meet again soon.

Now wait, wait, wait for me, please hang around
I'll see you when I fall asleep.

Hey!
Don't listen to a word I say
Hey!
The screams all sound the same.
Hey!

Though the truth may vary
this ship will carry our bodies safe to shore

Hey!
Don't listen to a word I say
Hey!
The screams all sound the same.
Hey!

Though the truth may vary
this ship will carry our bodies safe to shore (x3)

More lyrics: http://www.lyricsmania.com/little_talks_lyrics_of_monsters_and_men.html
All about Of Monsters+And+Men: http://www.musictory.com/music/Of+Monsters+And+Men

Tuesday, July 30, 2013

你也可做莫札特

若要選歷史上五大天才,莫札特必然榜上有名:他5歲懂作曲,8歲以鋼琴和小提琴作公開演奏,雖然只活到35歲,但已為世人留下大量不朽作品。要不是生來便有曠世才華,不可能年紀小小便有如此驚人的成就吧?

不過,大部份人卻忽略:莫札特父親也是有名音樂家,更是有心「谷」子成龍的嚴父,別的孩子在玩泥沙,莫札特已不停接受特訓,據估計,他滿6歲前已練習音樂3,500小時。其實,我們驚嘆幾歲大的莫札特是天才,是潛意識上把他和同齡孩子比較;如果把他當時的音樂造詣,與其他受過3,500小時訓練的人相比,不會如此震撼。

體壇也有很多類似例子。我在本欄介紹過,阿加斯年紀小小便接受父親「死操爛操」;老虎活士同樣在父親監督下,兩歲開始學打高爾夫球;雄霸女子網球十幾年的威廉絲姊妹,亦是三、四歲學打波;碧咸小時候常一個人在公園練習斬波,往往在同一位置斬上幾小時,他說:「我的秘訣就是練習。」難道所謂天才,實則是從小苦練的成果?

要驗證這理論並不容易,總不能在平衡時空,以正常方法養大另一個「莫札特」,看他日後成就如何吧?但瘋狂科學家Laszlo Polgar想出一個實驗,不僅付出20年心力,還用女兒當白老鼠。

用女兒當白老鼠 締棋藝天才

Polgar是匈牙利教育心理學家,相信訓練可創造天才,但理論和著作乏人問津,便把心一橫,結交女性筆友求偶(那是1960年代),講明目標是結婚生孩子,然後窮畢生精力把他們訓練成天才。他的儍勁居然感動到一個烏克蘭少女,婚後生下三個女兒。

Polgar特別選擇了國際象棋作為訓練女兒的才藝,原因是音樂繪畫等沒有客觀評價標準,棋藝卻有國際認可的棋力評分,適合實驗用途。

Polgar並非象棋專家,太太更是一竅不通,他只靠閱讀象棋大量書籍以傳授女兒。為了爭取時間訓練,他索性把女兒留在家接受「家教」,沒送上學校。但Polgar的方法不單純是「催谷」,也着重培養女兒對棋的興趣。現在三姊妹已是中年人,回憶童年時光都說,雖然大部份時間在棋盤度過,但從沒感到沉悶和難受,因為她們都喜愛下棋。

實驗結果如何?大家姐Susan,14歲便攀上女子世界第一位,在棋手生涯贏過四次女子世界冠軍,21歲更成為首位躋身「大師」(Grand Master)級的女棋手。

二姐Sofia,贏過多次女子青少年冠軍,成名作是14歲時,在羅馬一次比賽連續擊敗多名男子「大師」,並被棋評人評為史上最偉大勝利的第五位。

三妹Judit,15歲成為史上最年輕(包括男女棋手)的「大師」,雄踞女子世界第一達十幾年,公認為史上最偉大女棋手,手下敗將包括卡波夫和卡斯巴羅夫。

可能不少怪獸家長讀到這裏,會躍躍欲試。我和姚太都信奉讓小朋友自由快樂成長,分享這些「苦練出天才」故事,並非鼓勵催谷,而是這背後的道理有更深層意義。

你曾經想過:「我不是XX材料」、「我沒有XX頭腦」嗎?根據我毫不科學的統計,身邊七八成女性朋友都認為自己「天生對數字不敏感」。

但假如音樂體育下棋都可以功多藝熟,缺乏數學細胞論還站得住腳嗎?專家指出,那些能做複雜心算的神童,都是憑熟習把數字分類記憶法和速算法,輔以大量練習,即是說人人都可學得來。也有研究把百貨公司的熟練收銀員和數學神童比賽乘數,結果收銀員儘管教育的水平不高也能勝出,這同樣證明訓練重於天賦。

毅力與成功掛鈎 追夢不怕遲

史丹福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研究發現,相信數學能力由後天努力決定的女孩子,成績跟男孩等量齊觀,更重要是,她們遇上困難題目,會視之為挑戰,加倍努力;反之,認為才能由天賦決定的,碰上難題較容易放棄,久而久之,數學能力果真會落後。因此,我那些女性朋友,可能全是社會傳統性別定型下的受害者。

Dweck建議父母應對孩子從小灌輸「能力=努力」,連稱讚用語也要小心,避免說「你真是有天份」,而是說「看你努力得到的成果」。

這對父母而言並不容易,因為直接讚許「你真係叻啦」,會較討孩子歡喜,但Dweck將之類比為糖果,是孩子愛吃、但卻是有害無益的食物。

另一位心理學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有一個超過100萬次點擊的TED演講,她研究過學生、教師、商界和軍校學員,發現天賦條件與成就並無必然關係,甚至有時是成功障礙;唯一與成功掛鈎的個人特徵,是毅力(Grit):對長遠目標有近乎偏執的堅持,不會輕言放棄。她認為,這正是父母應(近乎偏執地)努力培養孩子的目標。若說莫札特阿加斯有甚麼過人天賦,肯定包括超越成人的毅力。

至於各位大人朋友,你有甚麼未完的夢嗎?40歲才開始又如何?聽聞周潤發40歲才開始學英文拍西片;人到中年為興趣轉行、創業,或愛上跑步、挑戰馬拉松以至三項鐵人的,亦大有人在。用刻苦和毅力去追求夢想,正是你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Angela Lee Duckworth的TED演講網址:
http://www.ted.com/talks/an......he_key_to_success_grit.html

姚崢嶸

Ref.: Apple Daily

電波中女遊中歐

《蘋果日報》最近直擊一個廿幾歲電波少女的西藏之旅,畢竟孭背囊去流浪真是十八廿二時的浪漫情懷。我一半人生都是勞勞碌碌度過,決定人到四張,要重拾十八廿二未做的事情。於是我這位中女人生第一次孭起背囊來個電波之旅,是我繼廿幾年前去美國之後,第一次讓自己放這麼長的假期,目的地是歐洲中部。電波之旅的意思就是今日唔知聽日事,許多行程都是之前一日才決定的,跟我以往做立法會議員時一日安排好八個會議簡直是天淵之別,沿途「符碌」爆笑事情不絕。

我的行程從捷克開始,匆匆看完布拉格便去遊覽中世紀小鎮Cesky Krumlov,那是世界文化遺產,被稱為歐洲最美麗的小鎮之一。我從布拉格坐火車去,碰着火車誤點,那位不諳英文的火車職員跟我解釋:「Five minutes, no train.(五分鐘,冇火車。)」我聽得一頭霧水,想要追問又言語不通,可幸原來他們提供巴士接駁。在巴士上重遇之前跟我同處一火車車廂的日本夫婦,我們便在巴士上互相照顧,落車後一同走路往市中心。夏天的歐洲太陽很晚下山,我們沿着山路落斜,已見城堡在峭壁之上,懸崖下是一條河流,靚到不得了。終於走到市中心,日本夫婦找到自己訂好的酒店,我還未知道自己的酒店何在。我跟他們道別以後,背着大背囊在又彎又窄的石春路左穿右插,搞了一輪終於發現自己的酒店了,便拖着疲憊的身軀進去登記,竟然就在大堂跟那對日本夫婦碰個正着!原來我跟他們住在同一酒店,人家老早到達,我卻像個迷途羔羊般摸來摸去,實在失禮死香港人。

我在香港好歹算是個公眾人物,在公眾場合總要有點節制,這次人在異地立即釋放自己,看見美食就飛擒大咬,遇上陌生人也可九唔搭八亂噏一餐。我從捷克去奧地利,再去匈牙利,在遊覽布達佩斯後,便去參觀北部第二大城市Eger。Eger是古城,有老城堡、古建築、舊澡堂,不過像我這種貪吃之人,最吸引的是佳餚美酒。Eger是匈牙利著名釀酒區,該區出產的紅酒更被稱為「Bull's Blood」,還有許多很好的餐廳。一晚我獨自在餐廳吃飯,當然坐室外,有音樂,又有優美的日落,十分滿足,看見對面有班亞洲遊客經過,看樣子也在覓食,我忍不住向他們揮手,用手勢表示「呢間正嘢」。他們一行十幾人進來,原來是台灣人,還要來自我好鍾情的台北。這時我已不知叫了第幾道菜,小女子太喜歡試新菜,一個人叫了好幾樣,最後一道實在吃不完,於是便麻煩廚房分了一半跟那班台灣遊客分甘同味,大家便這樣聊了起來,其中一個原來是專門研究中東的教授,似乎下次去中東旅行可以請教他了。他給我遞上卡片,我卻沒有帶自己的,做一個無人認得的電波中女,感覺真爽。

但這回最多的笑料發生在斯洛伐克。我去著名的國家公園Slovak Paradise行山,事前係威係勢買了一本行山徑小冊子,粗略掌握每條行山徑的難度和所需時間後,選了一條要行四個半鐘的路,再買張1:25,000的地圖,精密到不得了,以為包保冇錯。誰知如此裝備之下,我這位電波中女竟然也行錯路。既然手上有地圖,食物和水還可以撐一段時間,我決定將錯就錯,由四個半鐘頭的「家樂徑」突然變成七個鐘「毅行者」,身上的清水和食物乾塘前,有個大型補給站,讓我這個餓鬼可以撐到最後。唯一的難題是,我這個有畏高的人,平時行吊橋都會腳軟出汗兼手震,眼前的山勢陡峭,腳下是鐵架,旁邊是瀑布。我明明心內顫抖,但唔嚟都嚟咗,惟有硬着頭皮往上爬。錯有錯着,新路線讓我看到國家公園內最懾人和最秀麗的一面。終於走完,還來得及在搭最後一班車前來杯大啤慶祝,不過兩隻腳趾就這樣起了水泡!

為了獎勵自己奮勇上山,去到斯洛伐克High Tatras的Strbske Pleso後,決定要豪一點住在湖邊精緻的酒店,我還「懶」浪漫,在黃昏之時在湖中泛舟欣賞日落。我雖然奀挑鬼命,但平時也有健身的,何況兩年前我還是立法會議員時曾經參加過國際龍舟賽的「名人扒浴缸比賽」。我還記得當時嚴陣以待,跟我的助手組成「差啲浴袍團」,在舊政府總部辦公室內練習,兩個人一前一後坐在兩張木椅上,各舉一把雨傘拚命地划。我以為有這些「往績」,這回在斯洛伐克泛舟賞夕陽應該好易,誰知單人划艇和雙人划艇真是天淵之別,一雙木槳距離很遠,而且木槳又重,我覺得自己像舉重一樣。終於划回碼頭,這次到手掌起了水泡!

雖然我這位電波中女「論論盡盡」,最終也無驚無險見識過中歐如詩如畫的風景,那兒青山綠水都是公眾資源,自然景觀無分貴賤人人都可前來欣賞,如果香港也這樣珍惜大自然,我們便不用時不時去拯救像大浪西灣和海下灣等地方,守護它們以免變成有錢人的私產了。

陳淑莊

Ref.: Apply Daily


平民化

區區非常讚同這篇文章觀點。

劍橋公爵夫人凱蒂在丈夫威廉王子陪同下,抱着小王子步出醫院,接受在場群眾歡呼和跟群眾交談那幾分鐘,讓人深深感動。英國皇室確實是與時俱進平民化了。凱蒂說孩子誕生,是所有初為父母者的感動時刻,她把皇室成員放在「所有人」的地位去講感受。威廉風趣地說:孩子幸而像媽媽。凱蒂連忙說「不不不」。威廉又說孩子的頭髮比他自己的多,自嘲脫髮。見群眾後,他們回到醫院,威廉提着嬰兒籃,放到汽車後座,由凱蒂照顧,他自己走進司機座開車。

威廉夫婦態度自然又樸實,就像普通的中產家庭。別說中共的高官了,即使在香港,你見過富豪第二代生孩子之後,他們會自己湊B、自己開車嗎?他們的親家會像凱蒂父母去醫院探望那樣坐的士前去嗎?

儘管英國幾乎舉國歡騰迎接小王子誕生,但英國仍有主張廢除君主制的少數共和派,趁這股「皇B熱潮」,在網上呼籲公眾思考現有政制問題:「不是所有孩子都生來平等嗎?這皇家孩子不是應該跟我們有相同權利嗎?」

說的沒有錯。皇家孩子一生下來就有特權,皇位繼承也沒有經過普選投票。但民調顯示,77%英國人贊成維持君主立憲制。皇室有特權卻不會濫權,皇室成員反而盡可能平民化。不是擺樣子,而是真正想過平民的生活。生來平等在人類社會還不存在,但這觀念存在於威廉夫婦心中。中國人多無此觀念。

英國駐港總領事吳若蘭以生硬的廣東話講一段祝福小王子誕生的話,也顯示她尊重本地人的親民作風。三十年來,何曾見過新華社、中聯辦的領導人,或來港訪問的中共領導,講過一段完整的本地話?

李怡

Linda Sunjoto ·  留言最多的人 · Hong Kong
這也就是香港人至今仍念念不忘英國殖民統治香港的年代的其中原因,英國皇室人員有權但不濫權,他們親民作風甚得人心,不是做秀咁簡單。香港人的雙眼與感覺是清晰的。李怡先生寫的都符事實,這些天香港人為之開心歡樂是假的嗎?
回覆 · 13 ·  · 星期六 20:54

Ref.: Apple Daily

Thursday, July 25, 2013

奧巴馬的政治課

對政治有興趣的人,想學習當政治領袖的人都該看看上星期五美國總統奧巴馬(圖)就黑人少年馬丁(Trayvon Martin)被殺案裁決的簡短演說。演說沒有甚麼大道理,帶點即興味道,還有不少個人感受(personal touch)在內。可這短短的演說不但時機掌握得好,更能讓大多數美國人包括白人聽得入耳,及時化解一場種族大爭議。

先說時機。自從十天前佛羅里達法院陪審團裁定白人保安員齊默爾曼(George Zimmerman)槍殺手無寸鐵黑人少年馬丁無罪後,美國多個大城市爆發大型示威,一些黑人社區更有騷亂的迹象。若果奧巴馬上周五不站出來為事件降溫,上周末抗議示威的聲浪肯定更大,可能引發大規模騷動以至種族爭鬥。

然後是訊息。要面面俱到不容易。首先奧巴馬不能質疑法庭及陪審團的判決,畢竟整個裁決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陪審團收受利益或有不當行為。總統公開質疑判決的話既損害司法制度,也令人有政治干預司法的印象。

其次,奧巴馬既不能不道出黑人的積怨,也不能把矛頭直接指向白人的偏見。要知道他是第一個黑人總統,背負着黑人終於冒出頭的期望;假若他不為枉死的馬丁發聲,黑人的怨憤及失望只有更大,他們只有更堅決用自己的方法宣洩憤怒。可一旦奧巴馬變成黑人社區代言人,白人只會覺得他偏私,共和黨更肯定會群起而攻之。

最終他聰明的選擇分享個人經歷。把自己曾經遇過的難堪、尷尬、委屈、歧視、危險娓娓道來,一方面讓黑人民眾知道他跟他們站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讓白人民眾明白黑人一起走來的屈曲。試想想當奧巴馬親口說三十五年前他也可能是另一個馬丁時,當中的沉重、無奈與複雜歷史躍然紙上,不管黑人白人都不難把激情、抗爭與冷漠轉化為深沉的反思,令事件即時降溫。

盧峯

Ref.: Apple Daily

Sunday, July 21, 2013

毓民踩場



今集毓民怒插大舊,毓民粉絲真的要聽聽 !!

Wednesday, July 17, 2013

中國好聲音(第二季)



區區近期最愛 !!

中國好聲音 (The Voice of China) 2013-07-12 第二季 - 第一期 已經開始啦,今集參賽者水準又係勁到仆街!!!!!!!!!!!

Saturday, July 13, 2013

主已打救陳振聰



極盡諷刺之能事 !!!!!!!

陳彼得弟兄,現在我們想和你一齊去祈禱。主啊﹗我們很欣慰你今日判了陳彼得弟兄入獄十­二年,我相信陳彼得弟兄一定心情愉悅,非常喜樂地接受判決。因為這正是顯示主的大能,­安排陳彼得弟兄十二年,令到世人不再相信風水這種邪說,有利真神之道,令陳彼得弟兄的­生命更豐盛,將來上天堂會有喜樂,所以他入獄那刻一定非常愉快,尤其是通櫃的一刻,因­為這是實現了主交給他的任務。阿門。

陳彼得弟兄這案件,幾年前我已經斷定會有這樣的一天。大家可以聽回我的舊節目風蕭蕭或­者蕭鼓聲中,我已經斷言收場會是如此。

整件事,最重要的是最高法院判詞,之前我也有懷疑遺囑到底是否真還是假的。開頭我斷定­這遺囑是假的,後來我想想下這遺囑可能是真的,最後我看了最高法院的判詞,有2件事將­釘打去了陳振聰的棺材了。因為判斷字跡真偽,從來只是一門藝術,並不是一門科學。陳振­聰這件案,這是我的猜想,叫做蕭氏猜想。陳振聰想到一件事,他用自己的影響力,叫龔如­心寫了份partial will,給他少少錢,可以繼續用來幫龔如心做功德,找他做積陰德的事。龔如心給他的­一張給他一筆錢,只是以千萬計的。這張遺囑因為擔心別人質疑,於是叫2個人,包括一個­律師來做證人,然後話不要曝光他們的關係,內容也不給他們看。

有2個證人證明確實這樣的一份有關遺囑的東西簽署了,而他們是看不到內容,然後根據這­東西去偽造一份遺囑。這遺囑小心到,他自己也完全沒有接觸過這遺囑,所以沒有他的指模­和dna。這樣輸了官司便不能夠指責他偽造,而那2個人沒有看過遺囑,不能否定遺囑是­偽造,因為有2個人見證,包括一個律師。這個很明顯根據上一次龔如心和家公打官司的判­決而度身訂造。那判決是終審法院因為既然有證人簽了,又沒有話這是假的,便不能證明這­是假的。簽名是否一致,有可能是病等因素做成。整件事是否很聰明呢?

這件事是非常聰明,正常來講,怎樣也可以脫身的。為何我話看到2個棺材釘。這真的要識­Forensic science,最後2點是證明了我都認為是beyond reasonable doubt,這份是假的。第一,證人口供打了那2張紙,那2張紙疊埋,就人來簽名。這­2張紙是搬了3個地方,是龔如心叫證人簽完一個,才叫第二個簽。龔如心那邊鑑證的人指­出,這情況下,這2張紙沒有夾實,在移動時一定移了多少位。搬的過程一定會移了位。上­面的紙簽名不可能完全疊在下面的紙上,除非2張紙是疊埋簽的,沒有移動過。這和現場的­口供環境是不對的。即是話3個人來簽的遺囑,一定不是現在那張遺囑,我覺得這點真的是­難以辯駁。

第二,打完這張紙,口供話沒有摺起然後簽約。但科學鑑證話簽名是摺起了才簽上的,即是­證明現在簽這張已不是當日簽那張來的。因為有摺痕,可以查到是簽了才摺還是摺了才簽的­,這些是不太熟Forensic science的人所想不到的細節,要非常專業才想到。他整件事已是非常細心去設計了­。我認為龔如心也是偽造遺囑的,她那張也是假的,所以導致陳振聰這樣做。那張遺囑可能­是陳振聰有份設計,和陳振聰最後是想分一半,以為龔如心的兄弟姊妹不敢和他打官司,暴­露他和龔如心的情慾,認為他們會為姊姊的聲譽著想。但想不到天地有正氣,他們會這樣不­顧姊姊的聲譽,這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想不到他的兄弟姊妹是這樣,死都不肯分錢給他,­要和他打官司。可能因為龔如心生前沒有分錢給他。這是福爾摩斯奇案的最新報告。

The Divine Comedy au Lieu Unique à Nantes - ARTE Live



區區常說,YouTube 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基本上,你喜歡的內容,你想知的知識,睇十世也看不完,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百無了賴既時候,你真的要檢討一下了...

最近,區區非常喜歡的一位音樂人,Neil Hannon 為首的 The Divine Comedy,2012 係 France 既全個演唱會,完整 uploaded 上 YouTube !!!!!!!!! 區區真的要多謝呢位外國契弟, FAN Q !!

Neil Hannon 真的是一位天才,一個人,一支結他,一件琴,已經好聽到極點 !!!!!!

Travis - Moving



Travis 回來了 !! 2013 新大碟,新 Single,MTV 拍得有創意,正 !!!!!!!

Wednesday, July 03, 2013

銀河唯一的秘密

實在是一篇寫得非常好的文章 !!!!!!!! 當中論點,區區非常讚同 !!!!!!!!!

上周剛過了生日。女人都很怕老,我絕對是很怕老兼很在意自己變老的女人。小時候期待一年一次機會,將生日蛋糕上的蠟燭吹熄,希望願望成真;現在見那象徵着歲月催人的蠟燭又再出現,我只希望下次生日別要來得這麼快。無奈是每個人都會老,這是無法逆轉的,還是停止自怨自艾,學懂接受為上算。生日願望許了很多年,我發現,人生的終極願望,仍然只得一個:快樂。所以,「生日快樂」四個字是很有意義的。每一年生日,在座親友見證,以吹蠟燭為誓──生日,就是讓我們檢視自己是否活得快樂的機會。

每一年都問自己是否過得快樂,這是一個嚴正的人生問題。現在我傾向於不記每件事小節,只保存一個階段的總體印象──那些我曾深愛過的,仍然愛,只是換了另一副心腸,希望他們都活得好,唯一是新生活中沒有我作為具影響力的角色;那些不能延續的合作關係,仍然是一種關係,唯一是大家多了共同點,都因為曾經擁有對方而雙贏過;至於那些潑出去的水,早該有心理準備收不回來,唯一是我樂於曾經扶人一把,希望別人早上正軌;至於那些我虧欠過的,我會一直感恩當時的遮風擋雨;感恩千日,到有一天我若能被用在一時,我會非常樂意。

一個人,如果沒有恩人也沒有成為別人的恩人,是比滿街都是仇人更加可悲。

我現在是這樣看人生的:以每一個十年作為一個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責任和目標。人生最大的智慧,在於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千萬別自我擾亂,當然也別要擾亂別人的人生。

今年,我的十歲女兒陪着我出席與每一個小組親友的生日會,她以主人家的身份,懂事地、愉快地招待客人。女兒成長了,很明顯,我和我的家庭,都在踏入另一階段。

一個母親的快樂,很大部份都來自看見自己孩子的快樂。她快樂,所以我快樂,我看待這件事,是十分認真的,因此,由孩子出生那天,我決不做怪獸家長。

我認為,十歲之前,孩子只有一個目標:過快樂童年。

我的童年很快樂,這源於我本身有很多問題,例如讀寫障礙,但我完全不察覺,並且很輕鬆自在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直至問題迎刃而解,我的人生出現了重大轉捩點,雖然仍算不上出類拔萃,那時候突飛猛進的加速力,於我是重大驚喜,異常鼓舞。

我不認同「孩子不能輸在起步線上」的思維。孩子絕對是可以輸在起步線上的,只要在人生的另一些階段發力。一場長途賽的勝利者,可以贏均速,可以贏後上,亦可以贏一段變速的爆發力。帶頭領放贏到最後的,反而極少。說到底,人生最重要的,是抱有一副快樂的作戰態度去作賽,我們甚至不需要拘泥甚麼叫勝利:到底要小勝利還是大勝利才算勝利?到底成為地上最強還是宇宙最強才是堅強?世界太大,我們只能挑戰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參與及完成長途賽,已是重點。

與怪獸家長的意識形態相反,我一直自稱「HEA媽」。我沒有要女兒學習文武雜技傍身,她的課餘時間,從來不需要為趕着去學雜技和參加活動而奔波,省下不少舟車勞頓的時間。結果,經常留在家的孩子愛上了閱讀,從讀寫講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信心。

沒錯,父母有責任為子女營造快樂的童年,而不是「豐忙」的童年。須知道「豐富」和「忙碌」並不等於快樂,LESS IS MORE。

我無法認同怪獸家長的另一個思維,是「讓孩子學習很多不同的技能以鞏固其根基」。如果活得快樂是人生最崇高目標,那麼,學習「快樂」才是孩子在人生初階中必須掌握的「根基」。

快樂,是需要學習的。學會製造快樂給自己,只算懂得一半,另一半是要學懂在自己快樂的同時,不令其他人感到痛苦。

父母希望令孩子透過勝過別人而活得快樂,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培養出不會將自己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能夠融於社會的孩子。一個學懂何謂快樂的孩子,自然不會隨街便溺,自然不會排隊打尖,亦自然不會花時間鑽研如何做假蛋賺錢.……這些東西,原本就是不需要教的。

我常常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生來就以大奸大惡為目標,來意不善,只因為不懂得何謂真正快樂。

讓孩子花上人生的首個十年,打好「學懂快樂」的根基,絕不為過。

還有,怪獸是不會快樂的。這個道理太簡單,看卡通片都有教,這可不是銀河唯一的秘密。

梁芷珊

Ref.: Apple Daily

Wednesday, June 26, 2013

高人

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在無法遠離群眾的意見和影響之下生活。互聯網之所以急速興起,並且佔據人類生活主要部份,乃因它將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情,第一時間送到我們眼前:即時新聞報道你所處房間之外的世界運作;朋友的即時狀態進佔你的思想空間;全城人迅速喜愛橡皮鴨為這裏帶來的善良感受;大眾都憤怒於無恥之徒公然車廂非禮女乘客的惡行;市民哀於無法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信任度提高;而我們時刻樂於與好友連線即時溝通傾談。

有時候,我們提醒自己,不應該對自己的一件小事無限放大;有時候,又發覺不敢對身邊發生的其他事看得太輕。

人與人之間總是互相牽動着,最好的做法,是選擇當中較有意義的人和事去着眼,至於較低檔次的,盡量不讓它擾亂心情。而我,總是希望在人群中辨識「高人」。

在每個人生階段,你總會遇上「高人」,他的一些意見,你未必即場聽得明白,但當去到某一些時刻,你發覺高人就是高人,道理畢生受用。

我有幸在人生不同階段,皆遇上高人,他們的說話,讓我受用無窮,甚至改變我的人生路向。

第一位「高人」是黃霑先生。理工畢業之後,我就當起填詞人,有些作品流行起來,其後又為報章雜誌寫專欄。工作量越多,越覺得自己的文學根底不足,於是,我想報讀香港大學中國文學系。當時,黃霑先生是學科的主教授,他親自拒絕了我,不肯收我為學生。
他問我:「你為甚麼要進修?」

「因為覺得自己不足。在文化界工作,我希望打好中文根基,日後能夠寫出更高水準的作品。」

黃霑先生笑說:「學海無涯,每個人都有不足。問題是,你的人生,在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你知道嗎?我有很多學士生、碩士生,甚至在寫論文的博士生,他們的目標,大部份都是要成為作家,而你,今天已經在收錢做這工作了。我敢說,你一定有着時下創作人的惡習:經常遲交稿交詞。你的時間已經不夠用了,還不專注工作,走來報名讀書?學位資源是很珍貴的,做學問需要全心全意,你現時絕不能做到。」

黃霑對梁芷珊說:「你要多看書,多看音樂劇,多看電影,甚至去看舞蹈和馬戲團表演……刺激創作靈感。」

他明確表示拒絕取錄,我硬着頭皮再請教:「但是我寫得不夠好,請問如何找靈感?」「你要多看書,多看音樂劇,多看電影,甚至去看舞蹈和馬戲團表演,到處都是高人的作品可供參考,刺激創作靈感。」

這些年來,我一直很感激黃霑先生教曉我這個重要道理:一個人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情,只分為兩大類:要不就是為了未來的機會作好準備,要不就是把握機會做好眼前的事。千萬別要霸着機會,卻蹉跎度日。

涉獵足球隊管理工作後,我遇上一位球圈高人。在一次閒談中,他對我說:「你們的球隊南華是爭標分子,那麼你要監視着成績,三場賽事之中要勝兩場,六場勝四場,九場勝六場,如果不能做到,你們就不是班霸之材,來季要重新籌劃。」

「是嗎?這統計用諸所有聯賽球隊皆準確嗎?」

高人說:「用諸任何事皆準確。」

我當初不明所以,及至近年,終透徹理解當中道理:凡事的發生,皆在應驗一個機會率。足球隊比賽,最終只有三種結果:贏波、和波、輸波。聯賽是一回長途賽,分拆三場賽事作為一個小單位,當中你贏波次數若不及和波及輸波的多,再走下去,都不可能成為最終大贏家。

我非常感激這位高人,他令我明白到,世上沒有不敗之師,而成就大成功的秘訣,就是致力推高每個小節的成功機會率;每個大目標都可以分拆為小目標,解決大問題應由解決小問題着手。我們不會是地上最強,卻必須有令自己變得更強的心態。

還有一位是玄學家的高人,給了我極重要的人生啟示。

這位高人算紫微斗數,據說非常準確。我見他給人看命盤,算出每個十年之間的重要事情,例如結婚生子、事業起跌、貴人扶持、小人纏繞、病痛意外,甚至死亡年份。

我本人極度怕死,所以在他開口贈我幾句之前對他說:「請你只要把好聽的告訴我就可以了。」

他笑說:「若只說好聽的,那麼每個人的命都一樣:人生中更好的東西,尚未來臨;人生中更壞的東西,終會跨過。」

沒錯,這就是大道理。或許,我們都不需要算命批命,每個人的人生,當是如是。因此,我們更要活在當下,接受及享受眼前的一切,並主導自己的人生,趨吉避凶。

梁芷珊

Ref.: Apple Daily

Thursday, June 20, 2013

第二選擇

除了「第三選擇」(詳見昨文)能夠左右顧客的購買決定外,原來還有「第二選擇」同樣可以影響個人思考,並予商家可乘之機。Dan Ariely是美國有名的心理學及經濟行為學教授,出版過兩本的暢銷書,都是以人的不理性為題。其中講述教授自己曾經的訂閱過程,如何啟發他對「決擇過程」的研究。

話說他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這本備受財經人士愛戴雜誌的讀者,某次瀏覽該雜誌網站,看到以下的訂閱選項:
(1)網上電子版訂閱每年59元(美元,下同);
(2)印刷本訂閱每年125元;
(3)印刷本加電子版訂閱每年125元(我冇寫錯,你亦冇睇錯,教授更加反覆查看,確係同一索價)。

他既是網友(不然怎會留意到這則網上廣告),當以電子版訂閱為尚,不過都有一刻閃過想揀第三選項,點解,因為抵囉!既然印刷本訂閱本要125元,現付同一價錢,卻有兩種閱讀享受,怎不划算?而第二項明顯就是莫名其妙的「蝕底」之選,所以一般訂戶自會作出精明選擇,擺盡「着數」,怕且仲會嘲笑雜誌社的定價漏洞,不過,如此份量財經刊物的員工,又豈會輕易犯下低級錯誤。

爛透選擇 轉移視線
當然,教授身為心理和行為學專家,亦非省油的燈,他沒急於訂閱,反而就此展開模擬實驗。他為參與者設定完全一樣的雜誌訂閱條件,然後發現有高達84%的「一般人」會不自覺的選擇第三項,其實也是訂價最高的選項。當然,怎也沒有人會揀第二選擇。然後實驗繼續,不過這次卻剔走那爛到出面的第二選擇,且看結果如何。最終選擇第三項,現是第二項:印刷本加電子版的訂戶比例,由最初的八成多跌到得番三成幾!

之後,他將同一實驗再做,不過這次卻換以全數免費旅遊目的地,羅馬或巴黎。一如所料,各有一半的選擇。而只要中間加上任一地點的半費行程選項,譬如說羅馬半價,羅馬無端就成了大熱地點。再一次「第二選擇」的威力盡顯,所謂爛的選項目的只在轉移視線,以求襯托「次爛」的威風。

正如教授其後的解說,人並沒有一個內置的「價值咪錶」,能夠適度衡量各物所值。事實上,我們往往習慣傾向以「相對」和「比較」去評定需求,再而定價。所以我們並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反只知道不要甚麼。

因此一日偽首在位,任何一位Plan B我們都是看得順眼。

盧先亞

Ref.: Apply Daily

第三選擇

公司每隔一段時間會安排不同行業的表表者出席員工會議,分享個人經歷並為同事帶來新的啟迪。最近應邀出席的嘉賓這幾年在商界,尤其在中小企的圈子甚具人氣。名牌大學畢業後,和很多尖子一樣投身華爾街,然911卻遇「被離職」的同一命運。最終回港創業,而且不只為自己而創,更為其他有志經商者玉成創業大計,因為其公司經營模式就是擔當「業務仲介」。無論是現成或自家創立的生意,都可透過該司「成檔嘢」買賣,過去十多年,已有過千撮合個案,「生意紅娘」之名不脛而走。而他對推動創業文化亦不遺餘力,就算尊稱本地「創業之父」實不為過。

做生意就是掌握心理
這位李博士(「博士」頭銜也是貨真價實,可不是那種附贈「世界華人」的買學貨色),現還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研修「經營管理」,實踐與理論並重。當日主講內容精采點子紛陳,亦多次引述其在哈佛所學的「生意之道」。

其中例子活學活用,值得與眾同享。假設現有餐廳提供兩支味道相若,不過無人所識的紅酒,分別取價200元和400元,而毛利率一樣。根據學院研究,八成人會揀選200元的那支,而只有兩成人會挑400元的。好了,若閣下身為餐廳老闆,如何在不大增加成本,即不犯本的情況下,促銷400元的紅酒,多賺一點?

在場同事說可加大宣傳或高壓下達業務指令予各階員工(明顯是說給我聽),又或配以綑綁式優惠等等。其實,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案就是,只要額外提供一支1,200元的「高」價紅酒,超過五成(增逾倍半)的顧客就會改選400元的那支,另外,亦真還有2%的人會挑1,200元的,收入和利潤自是大幅提升。如此高效小技,其實就是運用「Power of Third Option」,關鍵在有提供「不合理/不一般」的第三選項,第二選擇自會變得「較合理」。

說到底,做生意就是掌握顧客的心態,所以成功的生意人,才不會只看「成本」為產品或服務定價,而是根據「需求」而定價。至於甚麼「麵包一定貴過麵粉」的玉律,亦不過就是更加成功的商人催眠大眾,藉以「創造需求」再而「合理定價」的把戲。還是說回賣酒,餐廳老闆除了提供「第三選擇」亂人耳目外,要再賺盡,大可將200元和400元的酒互調,因為毛利率本一樣,200元的成本必然較低,賣400元頃刻勁賺,再者酒質相差不大,顧客亦難分辨,何樂不為?

至於我就學以致用,昨晚在一間不大相熟的餐廳,沒有「愛紅」的盧太作伴,所以挑了酒單上最便宜的一支酒,盡情而品且深感物超所值。

盧先亞

Ref.: Apple Daily

Thursday, June 13, 2013

George Orwell - 1984

區區多次推介大大睇George Orwell的作品,動物農莊 (Animal Farm),近日,因為Edward Snowden 事件,他的另一部經典作品1984,又成為熱門話題,呢個世界,有麝自然香 !!

1984 Quotes
“He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H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
― George Orwell, 1984


“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
Ignorance is strength.”
― George Orwell, 1984


“Perhaps one did not want to be loved so much as to be understood.”
― George Orwell, 1984


“It was a bright cold day in April, and the clocks were striking thirteen.”
― George Orwell, 1984


“The best books... are those that tell you what you know already.”
― George Orwell, 1984


“If you want a picture of the future, imagine a boot stamping on a human face—for ever.”
― George Orwell, 1984


“We shall meet in the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darkness.”
― George Orwell, 1984


“If you want to keep a secret, you must also hide it from yourself.”
― George Orwell, 1984


“Doublethink means the power of holding two contradictory beliefs in one's mind simultaneously, and accepting both of them.”
― George Orwell, 1984


“But if thought corrupts language, language can also corrupt thought.”
― George Orwell, 1984


“Perhaps a lunatic was simply a minority of one.”
― George Orwell, 1984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George Orwell, 1984


“Until they became conscious they will never rebel, and until after they have rebelled they cannot become conscious.”
― George Orwell, 1984

Friday, June 07, 2013

好人有好報

很多人以為職場爾虞我詐,打工仔冇心計、冇計算、冇手段,就沒辦法得到擢升機會。不過,麥肯錫香港區總經理倪以理就指,處身職場,太過計算,到頭來反而未必有好結局,反而不計回報的好同事,在企業管理層的比例卻出奇地多。

問︰金融中心 答︰倪以理(Joe)

問︰Joe,其實在企業的政治環境裏,有沒有研究過怎樣的人更多機會出人頭地?

答︰很多人都會覺得在今天的企業環境,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反而是那些不擇手段或「擦鞋仔」才會「有得升」。最近美國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教授Adam Grant寫了一本名叫《Give and Take》的書,他研究了美國數千名管理層的行為,得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論。
Grant描述職場主要有三類人:Givers(樂助者)、Takers(奪取者)和Matchers(平衡者)。奪取者很容易理解,他們是純粹的利己者,會利用每一段關係盡量榨取得最大的利益,付出最少的代價。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最直接達到個人目的的途徑。

樂助者是比較罕有的:這些人不介意做貢獻別人、但沒有眼前利益的事情。例如,他們會樂意不計回報地轉介朋友、提供意見、輔導年輕人等等。這些人喜歡付出,多於接受。大多數人不是純樂助者或者奪取者,而是平衡者。平衡者相信一個公平的世界,他們認為世界上應該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他們會盡量讓每一段關係都是「禮尚往來」的。

一般人會推斷,奪取者應該不能爬到階梯的頂層,因為他們「有我冇你」的行為,會破壞很多重要的關係,照計應該是平衡者較易爬到階梯頂端。

Grant的研究發現,樂助者確實有機會淪落到企業階梯的底層,平均會較其他人少賺14%,第三者覺得樂助者擁有權力少22%,因為他們不為自己爭取利益。這道理不言而喻的。不過Grant同時發現,樂助者在階梯頂層的比例出奇地多。

樂助者命運 大上大落
問︰這是非常有趣的結果。樂助者的命運,一就是輸家,不然的話就是大贏家。為甚麽會這樣的?

答︰樂助者為何可以跑出,而奪取者不一定贏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有賴世界上的平衡者發揮作用。平衡者不願意看到奪取者自私的行為,所以他們幫助樂助者抗衡奪取者。譬如他們會在同事日常的交流中批評奪取者,替樂助者出頭。這樣的企業生態環境造就了樂助者,讓他們有機會成功。

Grant也發現,在科研或者工程的界別,樂助者在職場待遇相對比較差。但在商界,比較講求團體合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則樂助者的待遇比較好。

問︰Grant利用甚麼方法去定義樂助者、奪取者呢?

答︰Grant利用問卷調查喜好去做分類,例如一個不太熟悉的facebook朋友,希望你向他介紹另一位朋友?若果是樂助者,很多時都會無所謂。如果是奪取者的話,則肯定會拒絕。平衡者可能會考慮一下回報才決定。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種種抉擇,反映他是甚麼類型的人。
研究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平衡者,100%樂助者及奪取者始終是少數,大多數人也是偏向樂助者及奪取者。我建議,大家去想想那些同事是樂助者、奪取者,自己又是怎樣的人呢?老實說,在香港,尤其是在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以我親身的經驗,真真正正的樂助者,真是罕有動物!

問︰Joe,你覺得Grant的理論在中國、香港適用嗎?對我們有甚麽啟示?
答︰我相信,即使中港文化與西方有差異也好,我覺得他的理論很universal,中港職場也有同樣的情況。
我們現在的社會是越來越講求collaboration(合作)的。無論是企業內部或者是社會,我們都趨向一個project-based的工作模式;不再是一個垂直型的工作形態(就是上司指導下屬),而是一個平衡的互補形態(就是團隊的成員各自發揮所長)。在這種工作環境裏,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你有否貢獻到團隊?你有否讓團隊更有效?

引伸至我們的表現評估制度,其實很多企業已經引入360度評估,讓下屬和同級的同事都有機會對你作出評價,而不單是靠直屬上司對你的印象。在360度的評估體系裏,樂助者更有機會得到平衡者的支持,而奪取者就更可能會受到平衡者的攻擊。

奪取者成功 多遭妒忌
問:這理論對我們打工仔有甚麽幫助?難道我們全都應變成樂助者?但這角色很危險,說不定會被犧牲的!做平衡者好像是最實際?

答︰我覺得這個啟示不是叫我們假裝樂助者,否則我們豈不就變成Faker(假扮者)!但是我們要檢討一下自己究竟甚麽時候是樂助者,甚麽時候是奪取者,然後如何可以更有效地付出。

既然要成功便一定要對別人add value(產生價值),我們的giver style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最能幫助別人的地方是甚麽?比如說,我們或有一些可以用很低成本就做到的付出(如介紹商業夥伴、交流訊息),應怎樣更有效地讓這些特質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Grant的研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在商業社會裏,Givers、Takers、Matchers都有人成功。但是,當奪取者成功時,通常都有人輸,有人眼紅,很多人會妒忌,時機成熟時就把他拉下來。但是,當樂助者成功時,大家都為他鼓舞,而他的成功也往往會為更多人帶來持續的成功。

所以,好人可以有好報的。

倪以理

Ref.: Apple Daily

Thursday, June 06, 2013

趙式芝專欄

區區本來對趙式芝,沒有好感,只知道她是趙世曾的女兒,但多看了她的文章,覺得她非同小可,絕非池中物,言中有物, 誠意推介大大看看她的文章...

2000年適逢香港地產巿道下滑,很多讀建築系的學生都因找不到工作而轉行,我也沒有加入建築行業,和朋友合作開了公關公司。由2001年至2011年,我從事了公關行業十年,其實爹哋一直反對我經營公關公司,認為我不切實際、貪玩,但我為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不願放棄這行業。由今期開始,我會連續三期,講講我從事公關行業的苦與樂,上周提及曾被名媛當眾辱罵的事件,由於篇幅關係,會在下一期詳談。

1999年在英國大學建築系畢業後,我繼續在當地做了幾個月雜工,我大學教授所屬的建築公司,鼓勵建築師親身落場體驗地盤工程,因此我試過落地盤幫忙拆樓,也做過Starbucks散工,為客人斟咖啡。同年我去了探望在美國國防部工作的表姐,乘她工作上的便利,我不但進入國防部到處參觀,還興奮地用國防部的高端電腦,打印自己的設計圖。

回來香港的原因,是媽咪當時從事健康食品行業,2000年時她希望我回來幫手,於是我重新踏足香港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直到現在都沒有離開。剛回來時,除幫助媽咪做健康食品,我也經營環保生意,代理並重新包裝了一種礦物泥,這種礦物泥是天然吸濕物料,放在大型冰箱可節省電力,主要推銷給酒店和超級巿場用,是比較冷門的一類生意。這一年,我認識了三位女性好友──A性格熱情,容易和人混熟;B在酒店做飲食;C曾在加拿大做DJ。在我穿針引線下,大家成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聚會時我們越談越投契,並希望集合大家的力量創一番事業,我們坐言起行,2001年膽粗粗成立了君臣公關有限公司。

其實大家當時並沒有清晰的路線圖,A想搞當時流行的Speed Dating(極速約會);B只要生意涉及飲食範圍便可;C對廣告宣傳感興趣,想從事和媒體有關的工作;而我則希望可以做類似Life coaching(生活教練)那樣有意義的事情。在滿腔熱血之下,我們決定將大家的意念炒埋一碟,先行動了再說,每人投入了五萬港幣作為資金,我放棄了礦物泥生意,全身投入。當時卓能廣場28樓全層,即前身是嫲嫲倪亞震的辦公室騰空了,於是我們租下了這層約二千多呎的辦公室。卓能廣場是爹哋的物業,三位朋友的想法是最好能免租金,但我認為做生意要均真,大家是憑自己能力賺錢,不能靠我父親的關係,我最多只能向爹哋拿一個折扣。如是者我們還一本正經和卓能簽下了租約,每月租金三萬。

可能我的朋友們認為,我的富二代背景,可以帶來生意上的優勢,但我根本沒有細想這一層,相反甚至很抗拒別人知道我的身份,只希望別人當我不存在、當我透明,同時我也有些害怕朋友們對我有這樣的期盼和要求。公司剛開始是以會所形式經營,搞Speed Dating為主,剛好那時富麗華酒店結業,結業那天凌晨,我們四人殺上去拍賣場,以一萬元買齊了所有傢俬,慳了不少錢。可惜,欠缺經驗的我們,不懂得為Speed Dating做推廣,只是廣發英雄帖,各自邀朋友上會所飲咖啡。在搞Speed Dating的同時,C很積極努力地以低收費甚至免費,接了一些活動包括慈善活動來做,以吸收經驗。記得有個活動是教傷健人士打保齡球,還請來范徐麗泰做主禮嘉賓,C開始接觸到媒體和知名人士。

很快我們各自投入的五萬元資金,在交租壓力下已蝕清光,A和B決定退股,C和我則決定堅持下去,努力向公關行業進發,並放棄經營會所。由於會所留下很多雜物,物業管理處建議我將傢俬物件搬去低層機房、用作儲物的那一層,一間約300呎的士多房,我將雜物搬下去後,順勢放了兩張枱,霸了士多房用來做我和C的辦公室。C另有一份電訊公司的正職,平日主要是我在辦公室,C會經常來電吩咐我做這樣做那樣,那時我一個人對着四面白牆和一堆傢俬孤身作戰,確實很寂寞,為了讓客人感覺公司具有規模,我會聲演接待員、會計和老闆,回想起來都覺得搞笑。

馬死落地行,這時我已忘記了自己之前不靠父親的豪言,賴死不肯交租,爹哋也只得隻眼開隻眼閉。自從賴皮行為開始,我便貫徹到底,後來我分開四五次在同一層越霸越多地方,最後霸了千多呎的辦公室,一直到2011年我結束公關公司,也沒有交過租給爹哋。

趙式芝

Ref.: Apple Daily


賣豬肉的美國夢

區區很愛看文章,你看只需幾分鐘,人家卻可能花了一天甚至多天去寫,每一篇文章,都是知識匯集,有幾位,是必看的!  分別是 丘亦生、練月錚、林行止...

美國人最近被中國威脅逼到埋身,說的當然不是習近平訪美,而是由於美國豬肉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SFD)被中資公司雙匯收購。當美國人飯桌上的火腿、腸仔,搖身一變成了中國資金生產,還要是一家捲入瘦肉精醜聞的公司。紅色資本殺埋身的威脅繪形繪聲,美國人不由得不為緊張。

中資公司近年已不滿足於在海外購買磚頭,還入主海外各式各樣的行業。去年中,大連萬達豪擲26億美元收購AMC戲院,雙匯今次收購SFD,在美國引起重要迴響。一來是事關豬肉與美國人的切身關係。二來交易金額達47億美元(約367億港元),若果成事的話,將會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筆的收購。

雙匯問題多 合作事半功倍
美國傳媒近日熱論外國投資委員會應否審批交易。有美國傳媒揣測中國,這次交易可能是中國進一步購買戰略資產的舉動。不過,雙匯公司早已脫離國企系統,目前由公司管理層持有三成六的股權,背後股東除了有中金控制的鼎暉投資,前總理溫家寶兒子溫雲松有份創立的新天域私募基金持有4.2%之外,外資高盛持有公司5.2%,郭鶴年家族持有7.4%股權。在中外資金混雜之下,我相信,Smithfield的投資是一項生意盤算,多於政治上的計算。

內地養豬業一直依賴輸入黃豆製作飼料。入口黃豆價格近年上升,令中國養豬的成本在結構上,難敵大量種植黃豆的美國。據Smithfield披露,公司生產豬肉的成本為每公斤1.37美元,在內地成本每高達2.1美元,足足高過美國五成。雙匯及Smithfield均指出,完成交易後,Smithfield的豬肉進口到中國的數量必然大增,實行以入口豬肉,反攻內地市場。

再者,內地接二連三爆出發光豬肉、黃浦江流域漂浮死豬、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雙匯本身也捲入瘦肉精的醜聞當中。雙匯無論是做內銷,或者出口,得到美國Smithfield品牌合作,絕對是事半功倍。

Smithfield的交易成事的話,中國企業今年對外投資的規模,隨時創出新高。事實上,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接年增加近三成至772億美元。反觀海外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按年下跌3.7%,是近三年首次錄得倒退。照計內地與成熟經濟體仍有一段距離,投資機會理應比發達國家多,但近年環球資金對中國的熱情減退,內地資金反而不斷流向成熟經濟。

民企走出去 解決融資限制
中資民營企業向外併購,我相信與內地的融資限制有關。外電引述消息指,雙匯會獲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提供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貸款,以支付收購成本,摩根士丹利則會提供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的貸款,還清Smithfield的債務。雙匯若不是用拿着「走出去」的牌面,未必一下子借到如此龐大的金額。

近日同樣在海外作出收購的復星(656)董事長郭廣昌,在一個公開場合上直接抨擊內地銀行制度畸型,令到中資公司難以賺錢,他說:「我們老是覺得為甚麼銀行把那麼多錢都賺走了?好像2,000家上市公司,一半利潤是10家銀行拿走了,這樣拿下去,我們製造業怎麼辦?還能拿多久?」令到在場的交行(3328)董事長牛錫明,甚為尷尬。
大如民企復星也埋怨內地做生意困難,內地大大小小民企怎會不出逃?

丘亦生

Ref.: Apple Daily

Tuesday, May 21, 2013

毓民怒斥政府



誠意推介俾各位大大,毓民呢篇演說,實在是講出大部分市民心聲,講得非常之好 !!

P.S. 老鼠成貴為主席,講野無分串,垃圾...

Kodaline - High Hopes



近日區區相當喜歡的一首歌,來自愛爾蘭 Dublin 的 Kodaline - High Hopes 甚窩心,有 Coldplay 高峯時的影子,呢d 先係好歌 !!

P.S. Kodaline 2013 大碟,In a Perfect World,是區區 2013 最愛大碟 !!!!!!!!

Broken bottles in the hotel lobby
Seems to me like I'm just scared of never feeling it again
I know it's crazy to believe in silly things
But it's not that easy

I remember it now, it takes me back to when it all first started
But I've only got myself to blame for it, and I accept that now
It's time to let it all go, go out and start again
But it's not that easy

But I've got high hopes, it takes me back to when we started
High hopes, when you let it go, go out and start again
High hopes, ooohhh when it all comes to an end
But the world keeps spinning around

And in my dreams, I meet the ghosts of all the people who've come and gone
Memories, they seem to show up so quick but they leave you far too soon
Naive I was just staring at the barrel of a gun
And I do believe that

Yeah but I've got high hopes
It takes me back to when we started
High hopes, when you let it go, go out and start again
High hopes, ooohhh when it all comes to an end
Now the world keeps spinning
Yeah the world keeps spinning around

High hopes, it takes me back to when we started
High hopes, when you let it go, go out and start again
High hopes, ooohhh
Yeah and the world keeps spinning
Yeah this world keeps spinning
How this world keeps spinning around

Tuesday, May 14, 2013

收租好過打劫


人生苦短,為令自己不斷往前望,不浪費時間,我選擇這樣子對待每一段關係──「充滿感情」地展開與維繫,「無情決絕」地結束及忘記。一段關係,往往是一個過程,天長地久當然好,要不然,分開若是無可避免,我會迫使自己在短時間內接受,最重要是不以別人的問題來虐待自己的精神。

身邊朋友見我做任何事都全情投入,常驚訝於我於分離時的決絕態度。在我而言,決絕,不代表不曾深愛過;問題是,如果不能一起走未來的路,我不會願意見證互相拖累。所以,任何人,如果想離棄我,想分手、想辭職、想終止合作,我都沒有所謂,只要說出來就好了,別來呃呃騙騙,我必能快狠準地接受。無論對待一個人、一個任務、一份工作、甚至是一盤生意,我都是抱這種態度。離合本平常,拿起與放下,都要來得灑脫,尤其是做生意。近年我的工作是建立品牌,由一個本地土炮企業,到一隊百年老牌球隊,到一個本已式微的卡拉OK概念,到多個懷舊飲食字號──工作的時候,我都會投放無限感情。朋友常常說:「從來不知道你有這麼喜歡足球、賽馬、開餐廳、做生意……」其實我本身也不知道呀,我只是學懂了,要嗎就不去幹,要嗎就全情投入,我相信必須要很愛很愛,才有動力面對沒完沒了的工作和挑戰。

然而,在商業世界裏,絕不是你愛得儍癡癡,就足以令業務捱下去的。三年前,我們創立了「香港大牌檔」,佇足在旺中帶靜的銅鑼灣小街上,提供價錢相宜的地道食品。我們做的是茶餐廳,除食物質素要保持一定合理水平外,我們的堅持還有很多,包括地方要乾淨,每四十五分鐘清理一次客人洗手間等等。很不容易地,幾年下來,生意其實是不俗的,能做到收支平衡,也留住了一班好夥計。可惜,在租約期滿後,小小茶餐廳仍然敵不過驚人的租金加幅。

很簡單的一條數學,平民茶餐廳生意,客人平均消費在五十元以下,又怎會有幾十個巴仙的邊際利潤去應付瘋狂加租?餐廳共四層的商舖樓面,是向同一業主租下的,約滿後,我們忍痛全部撤離。朋友問我:「花了那麼多心血,捨得嗎?」不捨得也要捨得,忍痛就是要忍得住痛!其實,我的心在淌血,但也惟有保持鎮定,安頓好一整條船的人,繼續往前看。

我個人並不仇富,也很明白生意人的立場。可是,我不得不說,香港的業主,很多已經進入完全瘋狂狀態。現時的地舖租約,很多都是三加三,即三年死約,三年生約,死約就是死約,生約卻已迹近全沒意義。現在一般是,起租後約半年,業主便會向租戶放風:「約滿後,你最好搬走,我這裏已有很多新租戶問盤,到時傾續生約,加幅都不會太輕,你要有心理準備,講價就免談。」這猶如剛剛新婚,老公就想離婚,試問老婆還會有心機持家嗎?

我有位朋友,多年前就先知先覺地告訴我,香港已經不是做生意的地方。她叮囑我千萬不要租地舖做飲食生意,唯一可以做的投資,就是趁快買下大街小巷商舖大廈的二、三、四樓,等沾地舖的旺氣。我沒有做生意的慧根,聽不懂又不繼續追問,注定焦頭爛額。朋友是「糖朝」的老闆,三層旺舖屹立於尖沙嘴廣東道,她當年續了新租約不久,業主便向她放風,滿約後找新舖吧!她很不忿氣,業主要加租都開一口價吧!當時「糖朝」的租約,幾層舖面,月租八十萬;業主有新客,再租多樓上兩層舖面,開價月租一千一百萬!如此這般,試問小小糖水店,還有甚麼好奮鬥的?

「香港大牌檔」結業已九個月,早幾天我經過附近,忍不住想去看看,內街現在是否新店林立,舊舖變成舖王,其門如市?我站在那條以前是旺中帶靜,現在是靜中帶靜的謝斐道小巷中呆站良久,以前「香港大牌檔」共租四層,現在四層都丟空了,一直未租出去。我在想,當日的決定,雖有打落門牙和血吞的苦痛,但最少沒有縱容別人的瘋狂以懲罰自己;如果當天沒有忍痛割愛,到今天仍硬撐着捱貴租,每天上班繼續開會捽數,大牌檔早餐常餐茶餐晚飯消夜全部加價,我們的長痛又會比短痛更易接受嗎?

梁芷珊

Ref.: Apple Daily

Monday, May 13, 2013

工作有感

老表說得對,這裡文化,完全不同,舉個近例,我們 Team 有 Demo,可以很快地聯絡 Chief, 大家睇完,ok,接著聯絡 AD,然後再係 Director 面前匯報,直達天庭。

為左係 Director 面前 Demo,Chief 會和你們一起商討,大家各抒己見,對了,這才是工作嘛...

當然,係Director面前講野,區區是有點壓力的,唯有做多點準備功夫吧...


曾鈺成無恥

真係仆街,香港寶貴之處,就是制度! 就是三權分立! 而家竟然可以這樣粗暴干涉,是香港的悲哀...

這肯定有鬼

近日最多人討論的影片,呢位救人英雄叫 Charles Ramsey,大家Google 下,大把results,佢有潛質唱歌...

Sunday, May 12, 2013

母親節


現代母親節由 Anna Jarvis 於1908年在美國發起,希望有一個節日能紀念她的亡母,以及感謝照顧內戰中受傷士兵的護士。 6年後,美國政府首肯,將母親節列為法定假期。不過,故事並未就此結束。

1920年代,花商與賀卡公司看准母親節的龐大商機,推出大量產品,扭曲母親節原意。 Anna 眼見自己的努力,淪為商品宣傳藉口,她逐家逐戶收集意願,並終其一生都請願要求廢除母親節。

時至今日,母親節之母在天之靈一定氣炸:這個日子已變成商戶不容有失的「賺到盡」日子,及消費者不得不付出高價覆行的責任。據 Ths Fiscal Times 的估計,去年有180億美元用在慶祝母親節,平均每人花費了$150美元:

Few holidays succeed in disappointing mothers and striking terror into the hearts of fathers on an annual basis more than Mother's Day. The holiday—which once served as a simple way to honor mothers—now conjures up images of crowded brunches, breakfast in bed, and sappy Hallmark cards. It's developed into a commercialized, ridiculous holiday overwrought with expectations.

身兼人妻人母的博客 Nicole Russel 認為,母親節的意義已完全被扭曲,而男人不會理解這個節目的真正意義,往往令女人失望:多數女人不喜歡同一班陌生人擠在一起飲茶、食自助餐,她們更希望她們身為母親的艱辛被明白、認同和尊敬。

Mother's Day has become to moms what Christmas is to kids: A perversion of the simple joy of honoring loved ones.

博客特別指出,大家應該要知道,母親是廉價勞工。據統計,每個家庭主婦,平均每星期工作94小時,她應得年資約11萬3千美元;而出外打工的媽媽,每個星期也需58小時做家務與照顧家庭,每年應額外獲得近7萬美元。

母親節是母親的節日,不應只是商機,或者例行公事。或許母親只想子女孝順,做一頓飯給她,甚至,你什麼都不用做,讓她做回平常的自己就可以了。

Most moms would rather have dad take the kids on a walk so she can prepare dinner in peace or another set of hands during the evening homework crunch every day, rather than one day of, So honey, it's all about you today, you want pancakes or waffles in bed? This might be easier for men to do—and women to appreciate—than celebrate a ubiquitous, obnoxious holiday with more hype than hope to go around.

主場生活恭祝大家過一個開心、有意義的母親節。

Ref.: HouseNews
Nicole Russel, The Inventor of Mother’s Day Disowned the Holiday, and So Should We All, The Atlantic, May 11, 2013.

Thursday, May 09, 2013

黃家強 - 好好

近期相當喜歡的廣東歌,2013年 家強送給已故家駒的動人之作 !! 事實上,每個人,對於自己親人離去,也值得聽聽 !!

Saturday, May 04, 2013

中國最強音

區區近日非常喜歡的音樂節目,中國最強音,高水準的音樂節目,今集有位參賽者唱「天空」,真的是超捧!!

講開又講,有d仆街,扮愛國,媽的! 小弟有時會在內地居住,搭公車,食大陸食物,講得一口流利普通話,愛看中國歷史,愛睇大陸節目,你地d 冚家剷,d子女,家爺仔乸係外國,媚洋崇外,國語爛爆,同我地講要愛國,要血濃於水,我操你媽個b !!




Wednesday, May 01, 2013

成熟的管治


女政務司司長呼籲香港人捐獻,搬出一句濫調「血濃於水」,引為笑談。

二十年前講這句話,或許還有點儍人相信。但是今天,由這個班子講出來,香港人就要反問:當你禁止中國孕婦來香港產子,將同是炎黃子孫的骨肉兒女標籤為「雙非嬰」時,為什麼你不講「血濃於水」呢?對大陸同胞限購奶粉兩罐時,你為什麼不講「血濃於水」呢?聲稱「港人優先」的時候,為什麼不講「血濃於水」呢?

很明顯,「血濃於水」是一句很虛偽的濫情官腔。當她呼籲你要「血濃於水」的時候,她膽敢公然偷天換日,扒竊概念,亂搬龍門柱(Moving the goal-posts),她認定你患了失憶症,忘記了她班子八個月來的言行。

推行語言偽術,首要像一個賭窟的主持人在施展千術一樣,幾隻骰子抓在老千的手裏,骰子裏灌了鉛,他看見賭客都買了「大」,他會開出「小」。當你押「小」時,他開出來一個「大」。身為政府,總不可以狎弄感性的語言,玩得如此低級的,一聽就聽出詞彙成語的骨子裏藏有水銀,搞得高官都好像行走江湖的老千,形象似乎不太好。

要捐款時她說要「血濃於水」,但她也說「監察善款用途」,會不會是「河水犯井水」呢?中國式的政治語言,一拆就穿幫,但官員還是不斷狡賴下去。香港華文傳媒天天報道這種三等的Sound-bite,十五年來都是這個樣子,「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也做得到」,會有許多人看見英國人開化出來的土著精英品種,在殖民地結束之後一一打回原形而傷感,懂得「中西文化差異」的少數,絕對不傷感,只會為「港英餘孽」一次次提供新聞娛樂素材而覺得好笑吧。

當年殖民地政府,處理感情,是多麼得體。譬如「六四」之後的百萬人大遊行,港督衛奕信親批,一句話也沒有說,在港督府裏,他看到電視的直播,默默垂淚,然後下達讓巿民遊行的決定。

何須在公眾面前濫情。英國人跟你並無血緣。沒有血緣不要緊,最重要是有普世的人性。那時有如此成熟的政府,香港人從來不必「反殖」。一切合乎常理,而常理今日已經消失,一座危城的民怨,就是如此滾沸起來的。  

陶傑

Ref.: Apple Daily

香港被淪陷


毓民被定罪,香港被淪陷
April 30, 2013
蔡淑梅醫生

「非法集結罪」原來是一條比莫須有更加離奇可怕的判罪,比較起大陸的「危害國家政權罪」更加靈活好用,無往而不利。如果黃毓民就此被消滅,恐怕從此香港人不單再難有言論自由,連行動自由也不保了。

黃毓民先生何罪之有呢?他勇武敢言,辭鋒銳利,目光如炬,看穿香港一切妖邪鬼怪,一針見血地揭露它們的惡行罪行,可能就是他真正的罪行。他令一眾心懷不詭、作惡多端的權貴政棍深痛惡絕,以除之而後快,而香港政府就更視他為第一號大敵。

然而,毓民為香港人的付出,究竟有多少人看得到呢?仗義每多屠狗輩,真正心存正義,明辨是非的香港市民不是沒有,卻多數備受社會的不公義和生活的艱苦所壓迫,喘不過氣來,大部分人就只能夠逆來順受,無力反抗,對毓民的支持,只能口撐,不敢作亂。我們真的就是命該如此嗎?

我對黃毓民先生的支持,始於他被封咪之時,他的堅持和勇氣,令我深受感動,我並不是他的教徒,但他的論述與批判,卻是完全說出了我的心底話,他把我們不敢說、不懂說的心聲憤怒,鏗鏘有力地一一道來,這不單是一種同體同理的共鳴,更是場場大快人心的演說。如果黃毓民先生就此被滅聲,香港的公義將會步入寒冬,我們的法治也會死亡,香港還有希望嗎?

一直以來,我都只是站在一角,默默地支持毓民,支持人民力量,但從此以後,我不能再躲避,我必須走到最前線,加入抗爭的行列。香港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此時不動,恐怕再無機會。共產黨的魔爪已經臨到我們的頭上,我們都快要窒息了。要做一個有尊嚴的香港人,就不能不站出來,為我們的下一代,為香港的未來出一分綿力,對抗萬惡的港共政權。毓民,你並不孤單,也不會寂寞,你的支持者眼睛是雪亮的,腦袋是清明的。正義不死,浩氣長存。

Ref.: 蔡淑梅醫生 Blog

The Vietnams - Oh Miss Deceiver



近期相當喜歡的組合, 來自美國California, The Vietnams, debut single, Oh Miss Deceiver...


LYRICS:

Oh Miss Deceiver
Have you found your next victim
Tall dark and handsome
Will you lure him in, will you ever let him go

When will you learn
To defeat your demons with your heavy heart
Cold-blooded murder
Of a man who never stood a chance

(Oh Miss Deceiver) will you ever, ever let him go
(Oh Miss Deceiver) no he never, he never stood a chance
(Oh Miss Deceiver) will you ever, ever let him go
(Oh Miss Deceiver) no he never, he never stood a chance

Oh Miss Deceiver
There's little bit of you in everyone
Some try to hide
But that's a far, far cry from the truth

So caught in your ways
You believe the lies that you tell are true
Never again
Will I let myself give into you

(Oh Miss Deceiver) you're a far, far cry from the truth
(Oh Miss Deceiver) never again will I give into you
(Oh Miss Deceiver) you're a far, far cry from the truth
(Oh Miss Deceiver) never again will I give into you

反對撥款1億

酒濃如水...一語道破...

大家不要天真,可以嗎? 他們的子女在外國讀書,他們子女的國籍是外國,還相信他們血濃如水...

自已食屎鬧屎坑

一篇相當好的演說,大大喜歡長毛與否,也應聽聽 !!

Saturday, April 27, 2013

開心歡笑 x 加州萬里

明天是 愛彼女皇盃日,賽馬界大日子,區區為報答讀者長期支持本部格,今日特別推介兩隻 fit 馬,俾大家參考參考...

開心歡笑

區區留意呢隻馬,已經有3年時間,事實上,呢隻馬係大超班,不過,練馬師喜愛擇肥而食,上次配巫斯爾大師傅,跑到一 pat 屎,目的顯而易見,就係要令馬迷輕視今場,區區當然唔會俾佢呃到,各位大大,今次呢隻馬一定係大冷門,好分頭,大家照樣放心捧場!!

加州萬里

好馬永遠是好馬,上場心律不正,大家不用介懷,呢隻馬,係香港當今 2000 米最佳,就算世界上,肯定係頭5名最佳,明天跑 2000米,可以盡展所長 !!

以上兩隻馬,大家買 2 x 1 Win, $10 大約可以派 $5000,爽唔爽? 呵呵呵

Friday, April 26, 2013

價值­經濟學



價值­經濟學的第一課,所有東西到最後都是講供應的問題。...說得對,黃金是這樣,樓市亦一樣 !!

良心僱主


馬 會 網 頁 日 前 發 了 一 段 新 聞 , 標 題 是 : 馬 會 榮 膺 「 最 具 社 會 責 任 」 僱 主 。 Click 入 去 睇 吓 , 原 來 是 次 選 舉 由 國 際 人 力 資 源 服 務 公 司 Randstad 舉 辦 , 馬 會 不 但 獲 本 地 十 大 最 具 吸 引 力 僱 主 , 更 力 壓 75 間 大 型 企 業 , 獲 選 為 香 港 最 具 社 會 責 任 企 業 。 再 上 Randstad 個 網 睇 睇 , 這 個 獎 項 每 年 均 於 世 界 各 地 頒 發 , 在 香 港 則 屬 首 次 。 機 構 訪 問 當 地 幾 千 名 勞 動 人 口 , 根 據 17 項 準 則 , 由 調 查 結 果 選 出 獲 獎 名 單 。 今 屆 75 家 候 選 公 司 除 馬 會 外 , 亦 有 很 多 大 企 業 , 如 迪 士 尼 、 和 黃 ( 13 ) 、 新 鴻 基 ( 16 ) 、 TVB ( 511 ) 等 等 , 而 最 具 吸 引 力 僱 主 之 首 , 原 來 是 港 鐵 公 司 ( 66 ) , 真 是 意 想 不 到 。

這 類 選 舉 , 關 心 的 人 當 然 不 多 , 有 報 道 的 傳 媒 也 是 寥 寥 可 數 , 不 過 對 大 公 司 來 說 , 得 獎 有 助 提 升 形 象 , 也 是 好 事 。

馬 會 參 加 這 類 選 舉 , 其 實 也 不 大 公 平 呢 , 既 是 慈 善 機 構 , 如 果 咁 都 唔 係 「 最 具 社 會 責 任 」 僱 主 , 真 係 要 檢 討 吓 喇 。 所 以 , 得 獎 係 應 該 嘅 , 唔 通 地 產 霸 權 先 最 有 「 社 會 責 任 」 咩 。 同 樣 道 理 , 馬 會 唔 使 照 顧 「 股 東 利 益 」 , 又 係 獨 市 生 意 , 出 手 自 然 可 以 豪 爽 少 少 , 員 工 福 利 和 培 訓 , 理 應 亦 會 好 過 其 他 公 司 , 所 以 成 為 「 良 心 僱 主 」 , 也 是 應 該 的 。 尤 其 近 來 投 注 額 升 勢 持 續 , 馬 會 財 源 滾 滾 , 要 搞 咩 形 象 工 程 都 得 啦 。

不 過 , 如 果 這 個 選 舉 於 年 多 前 舉 行 , 結 果 會 唔 會 一 樣 呢 ? 還 記 得 當 時 馬 會 亦 被 指 剝 削 員 工 , 利 用 蠱 惑 編 更 制 度 , 安 排 兼 職 投 注 前 線 員 工 每 月 工 作 超 過 180 小 時 , 令 他 們 的 工 時 等 同 全 職 員 工 , 卻 得 不 到 全 職 員 工 的 福 利 等 保 障 , 搞 到 工 會 以 罷 工 威 脅 。 

不 過 講 到 大 鑊 , 就 不 及 1978 年 那 一 次 , 我 都 是 看 三 色 台 的 「 新 聞 檔 案 」 才 知 道 , 當 時 700 個 馬 伕 罷 工 一 個 星 期 , 馬 會 要 取 消 兩 個 星 期 內 三 次 賽 事 。 最 爆 就 係 馬 伕 臨 場 先 拒 絕 拉 馬 進 場 , 令 已 入 場 馬 迷 十 分 鼓 譟 , 這 亦 是 馬 會 第 一 次 臨 場 取 消 所 有 賽 事 。 事 件 起 因 原 來 係 馬 伕 職 工 代 表 與 資 方 討 論 薪 金 、 屋 租 、 電 費 津 貼 時 , 馬 伕 職 工 不 滿 部 分 資 方 代 表 態 度 惡 劣 , 於 是 決 定 全 體 罷 工 , 停 止 拉 馬 出 賽 及 踱 步 , 搞 到 部 份 馬 匹 腳 部 浮 腫 , 馬 主 十 分 擔 心 愛 駒 健 康 , 最 終 一 名 人 事 部 經 理 辭 職 , 工 潮 才 解 決 。 

形 象 這 東 西 , 建 立 要 花 好 多 時 間 , 破 壞 則 一 日 就 夠 , 好 似 某 擁 有 貨 櫃 碼 頭 嘅 地 產 霸 權 , 本 來 名 聲 已 不 大 好 , 點 知 佢 哋 個 打 工 皇 帝 仲 出 來 發 表 偉 論 , 成 日 話 人 要 做 佢 世 界 , 搞 到 天 怒 人 怨 。 唉 , 你 係 皇 帝 , 你 老 細 係 超 人 , 我 等 蟻 民 , 邊 有 資 格 做 你 世 界 , 也 不 過 是 想 吃 口 飯 , 賺 點 小 錢 , 最 後 還 要 進 貢 一 點 去 你 的 「 日 日 賺 」 超 市 呢 。 對 啊 , 我 是 自 願 的 , 21 世 紀 , 癩 痢 也 是 自 願 的 。

Thomas

Ref.: Apple Daily

麻木不仁,遲早出事

咁垃圾既公關手段,真係令人搖頭嘆息,歷史告訴我們,如此麻木不仁,遲早出事。


兩邊不是人


大家有否想像過,內地發生天災,香港人呼籲「捐條毛」而唔會俾人鬧,叫人捐錢反被網民圍砌。五年前汶川地震,李怡在《蘋果》撰文提及「天譴論」,唔單止俾左報鬧,指摘佢冷血,連不少本地文化人、知識分子在報章專欄也砌佢。如果李怡今日靜雞雞將該舊文再登一次,將「汶川」改為「雅安」,相信五年後今天此文會在網上熱傳,人人讚好。

究竟呢五年來發生咗乜嘢事?北京要好好分析研究總結,當前香港厭惡共產黨呢種集體情緒,將波及一切與內地有關事務。第一個原因同共產黨京奧後管治倒退有關,正所謂升得高跌得快,五年前汶川地震及隨之而來的京奧,共產黨成功操作民族主義,香港人對中央政府支持到達歷史新高。內地媒體及知識分子也期望京奧後會更加開放,或至少保持京奧時的寬鬆政治環境。殊不知隨之而來係維穩時代,維權人士被捕、判刑,迫害《零八憲章》發起人劉曉波,追究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陷獄,國保橫行,媒體被整頓。到湖南民運人士李旺陽「被自殺」,令香港人不滿爆發。從一個普通香港人眼中,我們同內地政權越來越疏離,認同感持續下降。

另一個近因係北京在去年扶植梁振英上台,引發了恐共赤化危機感,中港之間再無緩衝可言。董、曾年代,即使港人對中共不滿,有恐懼、懷疑,也會將特區政府與北京分別看待,相信特區政府會維護港人利益。但自從北京支持「自己友」梁振英上台後,香港人視梁為北京keeper,有計劃將香港染紅,由此產生「被赤化」危機,而對梁政治上毫不信任,呢一點在反國教運動中已有足夠證明。梁不單止無法拉近兩地矛盾,化解香港人不信任,任何原本經正當程序的政策,一旦宣之於梁振英把口,市民就認為「一定有蠱惑」、有hidden agenda。

佢叫人捐款,市民只會更反感,認為係擦鞋,由於對梁反感,一切總會從壞處去諗。呢種情緒一旦形成,要改變並不容易。北京也似乎察覺到,所以自張曉明就任中聯辦主任後,梁開始變低調,少公開見記者,林鄭反而日趨高調,連近日為梁自己度身訂做之政治宣傳工程「家是香港」,特首本人也no show,改由林鄭去主禮。林鄭在曾朝年代借援川百億工程,成功打開與內地官員交往大門,而阻止追查豆腐渣之四川領導魏宏,便與林鄭稔熟。本來今次再掛帥援川,以為又可得分。殊不知今日民情逆轉,趁機追究港人當年捐款下落及官員落格情況,林鄭要討好香港人,便要承認內地貪瀆嚴重,今次需嚴格監督捐款去向,但如此表態,勢必引起內地官員不滿,所以推搪指議員所提乃特殊要求,引起市民不滿。
林鄭之政治算盤今次打唔響,反而變了兩邊不是人。

添馬男

Ref.: Apple Daily

Tuesday, April 23, 2013

厭共情緒


香港人對雅安地震反應冷靜,網絡上不少人表態不再捐錢,原因並非對災民欠同情,而係近幾年產生一種「厭共」情緒,而呢種討厭共產黨心態,既與汶川地震及京奧之後,內地用維穩機器,打壓維權人士,迫害國民有關,亦與內地強國暴富炫富、特權階級坐大有關。網民表示內地「有錢維穩,冇錢救災」,表達咗好多年輕人心聲。

八十年代香港有所謂抗共、拒共意識,但抗共拒共與厭共係有分別。五、六十年代內地陷入毛澤東發起的政治動亂之中,土改肅反,香港人總有親朋戚友死於跪玻璃,大躍進表面話天災,實質係人禍,香港人總有認識的同村兄弟為保命逃亡香港,文革十年動亂,更引發大規模逃港潮。香港人抗共反共,有歷史原因,香港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對共產黨管治不滿,當日捨命逃港人士,託庇於英人殖民地。當日抗共反共,係反對毛澤東鼓吹盲目跑步進入共產社會,挑起人民矛盾互鬥,令全國陷入動亂、饑荒。

維穩不擇手段 傷透港人心

但今日共產黨已不再追求烏托邦社會主義,九十年代鄧小平南巡後,共產黨已走上官僚資本主義之路,市場改革釋放出龐大生產力,共產黨利用城鄉差異、戶籍制度,將農民變成龐大廉價勞工,2.6億民工,教育、醫療、福利被國家戶口政策剝削,民工創造了官方輿論吹噓的「中國模式」,實質是全國變了血汗工廠,共產黨借「中國模式」宣傳自己係無私、進步、團結的執政集團,實質連剛卸任的總理家族,也被指涉貪,而這種貪腐,已變成一種制度化行為,權貴配偶子女出任超級上市國企高層,太子黨家族紛紛成立私募基金,逐步蛻變成蘇共解體初期所形成的寡頭利益集團,而數量上則比俄國更龐大。

舊年官方公佈反映貧富差距之堅尼系數0.47,被內地輿論學者質疑造假,學者研究指應為0.61,世銀則估計0.5以上,中國內地貧富懸殊屬世界前列,超英趕美,比資本主義美國更嚴重。農村鄉鎮居民生活質素遠低於大城市,而地震打擊最大就係農村鄉鎮,基建投資落入國企官僚利益集團口袋,地方管治水平低,貪污嚴重。而香港人平時則見到大批富裕階層消費,紅二代在港任高層,京官滿口歪理及兩地融合引發資源爭奪,兩種感覺差異太大。一窮二白時,香港人抗共反共,但對內地人民係有同情心,但𠵱家強國崛起、財大氣粗,厭共情緒反而更普遍。

汶川大地震後,共產黨以無所不用維穩手段,對付追查貪腐及害人豆腐渣工程,傷透了曾付出真感情的香港人心,為維護共產黨利益集團,恐懼追查豆腐渣激發民憤,誣陷譚作人、毆打艾未未,將上訪者判勞教,在勞教所內受虐待。腐敗利益集團瓜分了龐大重建工程利益,香港人之熱情填飽了發災難財之承包工程之國企、地方貪官。

香港人對共產黨管治方式,社會制度,政策不公義的厭惡,已到了歷史高峯。共產黨領導仍用汶川模式,號召民族主義,配合傳媒突出領導為民請命一套,由於失去道德感召力,相信在香港已沒有市場。香港人一如以往,仍有同胞之愛,但唔會再輕言捐獻賑災,梁振英及與共產黨維穩系統有關的政客、商人、社團、傳媒、藝人,你們自己要捐請便。

添馬男

Ref.: Apple Daily

呂秉權:跑過大陸新聞的,一個仙都不會捐


浸會大學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許多跑過大陸(中國組)的行家,一個仙都不會捐(給內地賑災)」,指港人的捐款易成為內地維穏的工具。

今次四川雅安大地震,香港有許多聲音認為不要捐款,以免款項落入貪官手中。呂秉權是資深的中國新聞記者,今早在接受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的訪問,憶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在當地採訪的經歷,官員是在浪費救援物資,甚至利用物資維穏的手段。。

當年他採訪豆腐渣工程時,被國保捉走,帶到一間餐廳,餐桌盡是珍饈百味,呂指此舉是國保想給予記者壓力的感覺。

呂秉權當時斥責國保對災民及捐款的港人不負責任,並搶去賬單,堅持自己付款,但國保没有表現悔意。他還表示,當地官員不但没有懲罰負責豆腐渣工程的承建商,還獎賞他們去負責興建一個漢王博物館。

外界對中國紅十字會批評聲音不絕,呂秉權亦認為中國紅十字會是中國退休官員的俱樂部,其官方色彩濃厚,性質跟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及全國總工會相似,並不是人道救援的非政府組織。

面對今次災情同樣嚴重,呂秉權認為如果大家想捐款真正達到災民手中,建議大家捐款到無國界醫生、苗圃行動及為協助災民裝義肢的站起來,這些組織在內地工作均有信譽,捐款能直達災民手中。

他認為一旦捐款落入官方,港人的善心便會成為內地維穏的資源,他憶述有豆腐渣工程的受害家長,被地方官員威脅簽協議不准追究,否則不能獲賠償,他認為賬災最重要的是資源用得其所,有良好的重建制度,「如果捐款只用來維穏,這些錢不應該捐」,還應追究以前捐款到底去了哪裡。

Ref.: TheHouseNews

Sunday, April 21, 2013

ACT NOW !!

實在講得好,唔好齋講愛國,愛國既朋友,ACT NOW !!


致張曉明先生的公開信

四川又發生大地震,死傷無數,亟待國家和民眾施予援手,各盡所能,出錢出力救災。

但災難發生至今,傳媒報導似未及當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積極和深入,故此總理李克强不得不公開呼籲香港傳媒正確報導,目的明顯是要向海外同胞呼喚,希望大家本著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共赴國難,拯救黎民於苦海。

遺憾的是,香港回歸十六年,不單民心未有回歸,更由於中港融合產生兩地不可調和矛盾,致令本土主義勃興,主導民心,所以當年各界前赴後繼救災熱情恐難復再。

作為黨國在港的最高領導人,為己為國,閣下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領導和責成地下黨員暨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馬上採取必要的行動,即時成立全港各界愛國愛港同胞救災委員會,發動全港以至海外愛國同胞共赴國難,全力救災。

本港愛國愛港陣營,素來人才濟濟,長期深受祖國眷顧,大多出人頭地,事業有成,生活豐足,財富顯赫,無論富豪如鄭家純、陳啟宗、羅康瑞、呂志和...官宦如羅范椒芬、林鄭月娥、陳茂波、張震遠、張志剛、林煥光...政客如譚耀宗、曾鈺成、陳鑑林、葉劉淑儀、田北辰、林健鋒...工運領袖如鄭耀棠、陳婉嫻、黃國健....法律界如馬恩國、袁國強、廖長城....文化演藝界如成龍、高志森、馬逢國、張明敏...(界別人數眾多,數以十萬計,不能盡錄),都深受國家恩惠,現在正是愛國報國時候。如果上述人士能夠各自捐出個人財富百分之二十,一定可以發揮表率作用,感動全港及海外華人加入愛國報國行列,則不但四川災民幸甚,國家領導人顏面亦得以保存,並且大大促進本港的愛國愛港事業,有利民心回歸,國家和平統一。

僅此冒昩提出淺見,敬希認真攷慮採納。

香港市民黎則奮謹啟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Thursday, April 18, 2013

真的很 Cyber

呢個香港,膠人多的是...


節錄網上評論...

剛才立法會會議,人力慢必陳見人數可能不足,要求點人數,點知人數真係不足,唯有流會。從事「豬訊科妓界」的莫奶肛議員批評慢必陳搞搞震,點人數導致流會,導致政府限奶令如期通過。這很奇怪:

1. 為什麼奶兄這麼著緊保障本地嬰兒奶水權益的限奶令通過?限奶令不是好東西嗎?奶兄是不想有限奶令阻載大陸水貨匪搶奶粉嗎?

2. 開會是議員必要職責之一,議員缺席,是失職,慢必陳只是根據議事程序要求有法定人數,這是現代議會,不是鄉下蠻荒,當然要有足夠法定人數,但奶兄竟然認為,慢必陳此舉是「破壞議會形象」?????

3. 如果你去餐廳食餐,碟嘢唔食得,你投訴要求換過,根據奶兄思維,這又是否「破壞本港飲食業形象」?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點人數導致流會」,「要求有法定人數等同破壞議會形象」,奶兄的超凡思維,真的很 Cyber ,正常人無法理解,說到底,都是不想限奶令通過吧?



陳大文【和平理性客觀討論】

Tuesday, April 16, 2013

粵音正邪

很喜歡呢集節目,講何謂粵音正確讀法,主持人所言甚是 !!


節目:廿二世紀萬花筒(第一季)- 第七集
日期:2013 年 04 月 3 日(星期三)
主持:禪飛
嘉賓:TC 兄

第一節:粵音正邪及歷史(上)

第二節:粵音正邪及歷史(下)

http://ragazine.com.hk/index.php/programmes/complex-program/kaleidoscope/1231-2013-04-04-09-10-04



Kraftwerk 3D Concert in Hong Kong

各位大大,音樂次文化今集又請左位重量級嘉賓,講音樂,值得推介!!


日期:2013年4月9日
主持:Timmy, Ben, Toto, Gary
嘉賓:袁智聰 Yuen Chi-Chung
主題:Kraftwerk 3D Concert in Hong Kong

http://www.ourradio.hk/index.php/radio-program/music/synth/3575-synth20130409

Saturday, April 06, 2013

浩浩熵熵 - 發燒音響 Part 1 of 3

區區很喜歡聽前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偉才博士的節目,他知識淵博,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最近,他用了三集時間 (4.5 小時),講發燒音響,完全是區區興趣口味,當中一些看法,區區甚表讚同 !!

各位巴打,喜愛優質音樂,一定要聽聽 !!





Monday, April 01, 2013

【預測】黃毓民今晚節目

有網友預測今晚節目...


【預測】黃毓民今晚節目

第一式 【擺屋企人出嚟】:
呢件事最傷係我老婆,日日睇住個Facebook,人網,見佢老公日日俾人嗒(攻擊),擔驚受怕,我犯咗乜錯啊,成件事嘅客觀效果係抹黑黃毓民吖嘛,你搞我就好啦,唔好搞到我屋企人啊!如果唔係我實唔放過你!

第二式 【江湖義氣】:
屌你老味,你人格謀殺我就好啦,關台長、阿靳咩事,我成日都話,對年輕人,要寬容,要俾多D機會佢地,你地班人,唔好攻擊台長、阿靳,佢地同呢件事無關嘅,攻擊佢等於攻擊我,我實同你死過!

裝扮成受害者、同情弱小姿態擺出後、情感鋪墊完畢,開始轉移焦點...

第三式 【轉移焦點】:
蕭若元嘅講法根本喺斷章取義…(下哇)…我從來無話過我要搞禍占中…(下哇)……唔好屈得就屈啦…(下哇)……repeat 1、2式…… 你蕭若元根本就喺度打壓緊我地,而家係好清晰啊嘛……普羅要搬啦……俾人趕盡殺絕………repeat 1、2式… 共產黨搞我,你蕭若元搞我,無用嘅,我行得正企得正,想一鋪打殘我,無咁容易…


最後 我的看法:
聽其言,觀其行更重要,毓民攬黃洋達攻擊佔領中環嘅人包括老蕭同人網,多集在節目中與梁錦祥恥笑與奚落占中,我覺得已經等同搞禍差不太多。為咗政治正確,人力的身份,理應扮中立觀望,至於搞不搞禍?默認D馬仔(熱血公民)做就得啦!洗自己講出口咩.

如果毓民的確中立,請在節目中明示 “我不同意熱血公民及黃洋達” 我就信啦,實際上點會?又攬又錫,情如父子,所以毓民嘅立場好清晰,一定係默認佐黃洋達一齊搞禍佢.當黃洋達係普羅董事被揭發,毓民你仲想與黃洋達撇除關係嗎?話黃洋達同你無關,你當觀眾是“傻的嗎”?星期四當晚一班熱血公民上普羅,老蕭將形容成“賊竇”真不為過。

對於長期攻擊抹黑老蕭的熱血公民們,在情在理,我認為老蕭自己的物業不租給你們也是合情合理,毓民還要再說被迫害,我只能算你有被迫害妄想症了。

Saturday, March 30, 2013

爭吵 Pt 6

正式決裂 !! 同意蕭生所講,身邊太多小人,事實上,毓民和蕭生,都是香港真漢子,永遠令香港人敬佩 !!



爭吵 Pt 5

如果我係蕭生,聽完呢集,我都會生氣...





爭吵 Pt 4

聽完呢集, 原因漸漸浮現...

Friday, March 29, 2013

爭吵 Pt 2

留意 28:15 開始...

爭吵 Pt 1

作為人網的粉絲,眼見現象去到如此境地,實在傷感...

Saturday, March 23, 2013

玉城千春 - Brand New Days

日本唱作女歌手,玉城千春 – Brand New Days,區區近日最愛,玉城千春是著名組合"Kiroro"的主音,組合著名作品包括"未来へ"。

強大製作團隊,有小田和正、スキマスイッチ、Cocco、宮本笑里、石渡淳治,絢香及YUI的製作人西尾芳彥等人提供的作品構成,粒粒皆星!!

其中一曲 「朝日」,百聽不厭 !!

試聽:

http://www.xiami.com/song/detail/id/1770665105

奶粉之亂


梁振英北上取暖,意圖藉中央領導人及部委接見,凸顯自己獲中央大力支持,殊不知京城吹冷鋒,而且仲落大雪,熱面孔遇上了cold shoulder。相信佢自己亦估唔到死在「港人港奶」,而非「僭建謊言」。張曉明公開提出要識換位思考,已經好唔畀面,限奶令之所以令中央火滾,問題不在於針對內地人咁簡單,而係充份反映了梁振英決策思維,中央亦感憂慮。

北京對梁有意見

所謂奶荒,其實係進行洗腦廣告宣傳幾隻奶粉品牌,受廣東省及香港家長追捧,加上代理商及水貨客,零售商抬價而造成panic。梁之民粹政客思維認為可以藉高調平定「奶粉之亂」,顯示自己有執政能力,也維護本土利益,一箭雙鵰。

作為政府決策者應以理性為先,認清問題本質,才決定用最有效方法。梁為急於求成,為提振民望而採取限奶令,政務官已質疑執行上會有漏洞造成擾民,過猶不及。

最近一單南京旅客帶米糊過關被罰,令內地官員更加不滿,認為梁振英不但無能,而且思維有問題。昔日兩屆政府凡涉內地舉措,定必先經港澳辦溝通摸底,講清講楚,絕不會單方面宣佈執行,呢種處理方式張曉明絕對知道,因為佢就係當日港澳辦把關之人。今次梁上京不獲商務部及發改委接見,可能與商務部不滿有關,所以梁在總結行程時,特別表明會再拜訪呢兩個部委,正係知道今次冇得見,事不尋常。

至於佢獲新任主席接見,又有photo call,似獲中央大力支持,其實北京不過是正式介紹新組成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包括擔任組長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國務委員楊潔篪、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梁振英唔係主角。習近平一番「抓緊落實」訓話,衝住梁而嚟,更加耐人尋味。

種種迹象顯示,北京對梁越來越有意見,顯示中央會進一步介入特區內部,而且會過細地抓實務,香港人真係多得梁振英唔少。將來寫香港史之人,定當要將2013年「奶粉之亂」記上一筆。

添馬男

Ref.: Apple Daily

最低工資驚恐症


最低工資步入第三個年頭。回想三年前有企業代表預告的後遺症,如大量裁員、勞工過剩,全部無影無蹤。統計處最近公佈去年的就業數據,顯示最低工資實施後,低收入的階層收入錄得較顯著的增長。似乎最低工資在香港,暫時仍是利多於弊。

統計處的調查在去年5至6月進行,結果發現時薪28元的打工仔,比前年減少一半。由於同期失業率變動不大,相信大部份打工仔獲得加薪。而飲食、零售、保安清潔及安老院舍等低薪行業的時薪,按年升了5.6%至7.5%,跑贏在入息中位數的打工仔4.6%的增幅。

去年仍有21萬人時薪少於30元,即未達將於5月生效的30元最低工資的新水平,估計他們大部份在5月會獲得加薪。當然,在租金、車費等價格急漲下,低收入人士生活質素未必會有很大改善,但起碼可避免他們墮入貧者越貧的境地。

企業自行調節 減負面影響

為甚麼香港企業面對最低工資的成本壓力,也沒有出現他們初時警告的裁減人手等現象?美國經濟學家史密特(John Schmitt)上月完成一份報告,為最低工資破謬。史密特指出,所謂最低工資增加,會損害就業的講法,學術界其實未有定論,有研究甚至得出最低工資增加就業率的結果。

史密特指出,越來越多研究指向同一個方向,最低工資實施後,往往產生一系列調節效應,消弭所謂的負面效果。

其實,我曾提及過部份調節效應,其一是企業內功心法。最低工資促使老闆給管理層「捽數」改善效率,減省無謂開支,又或適量加價。大家樂(341)管理屬兩年前將最低工資形容為洪水猛獸,盈利短暫受挫。但憑住不斷轉換菜式,提升利潤,去年底交出漂亮的中期業績,半年多賺16%。與美國很多企業一樣,大家樂只要努力經營,絕對有能力克服最低工資。再者,高收入人士儲蓄比例遠高於低收入人士。低收入人士賺多了,也會通過消費,回流至企業的口袋,彌補它們的損失。

史密特提出另外兩項調節效應,相當具參考價值。有學者訪問了美國僱主,嘗試了解他們如何應付最低工資加幅。結果發現,半數僱主會透過延遲加薪給資歷深、高職位的僱員,又或減少他們的花紅,去補貼低薪員工。90年代,美國有較大型調查,得出類似的結論。換句話說,在一家企業裏頭,最低工資已有助拉近打工仔收入差距。

流失率降 省招聘培訓成本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工資太低,僱員會持「做又三十六,唔做三十六」的心態,生產力倒退。長期不願意調高薪酬,代價是流失率高;由於低收入僱員一般要背負家庭責任,照顧小朋友,又不懂得上網,通常對求職的資訊相對不敏感。企業額外要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做面試、新員工培訓工作,這些成本,隨時令企業得不償失。 

美國麻省大學經濟學家Arindrajit Dube等三名學者去年在美國進行跨城鎮的調查,找到實際數據證實,最低工資增加後,該城鎮快餐廳流失率會相應下降。企業因為最低工資增加開支,但亦改善員工流失率,節省了重新招聘、培訓等成本。

這些以前被忽視的調節效應,還有待更多數據和研究去論證,但近年多項同類研究的結果,使到越來越多美國經濟學者對最低工資改觀。

長期擁護自由經濟的《經濟學人》,亦由質疑最低工資,轉向認同措施利多於弊。輿論越來越支持最低工資政策,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上月提出,希望最低工資由現在每小時7.25美元(約56港元),加至每小時9美元(約70港元),更有意把最低工資與通脹掛鈎,革新最低工資的檢討機制。

香港的最低工資的水平,只是每兩年檢討一次,機制是找勞資雙方的代表開會討論。勞資代表在上一次的檢討弩張劍拔,資方又祭出危害就業等一大堆理由。最後,最低工資水平只加兩元,兩年增幅只有7%,仍然大幅跑輸通脹。

我不期望,香港資方在現階段能接受最低工資機制與通脹掛鈎。但希望在明年的檢討時,不會再有信口雌黃的論調,讓意識形態取代理性討論。

丘亦生

Ref.: Apple Daily

Wednesday, March 20, 2013

盡忠職守的AO


那天出席了廣播處長見員工的大會,我以為去錯地方,我以為梁振英來了。處長表現了完美成熟的語言偽術,絕對有力和CY爭一日之長短。

譬如為何要關注《城市論壇》的空椅子,是否因為怕令官員尷尬,處長斬釘截鐵否認,但報紙刊登了電郵,證實處長的確有提及「尷尬」的問題,處長是否講大話呢?不,處長說,的確沒有提到「官員尷尬」,只是講過「缺席者尷尬」。「官員」不等於「出席者」所以處長沒有講大話。

這明顯是捉字蝨,當日《城市論壇》的缺席者正正是官員,而且重點是處長的確是顧慮到了「尷尬」問題。處長的回答,實在令我們感到尷尬。

記者問處長,是否稱職做香港電台的總編輯,他回應是,我是一個公務員,要接受任何的工作任命,他覺得自己是盡忠職守。

「稱職與否」是能力問題,「盡忠職守」是態度問題,他可以是一個工作態度一百分的公務員,但不代表是一個稱職的總編輯。

更重要的是,他向誰盡忠?緊守的是甚麼職位?是向公務員事務局盡忠?還是向公共廣播的理念盡忠?是緊守公務員AO的職位?還是傳媒機構總編輯的崗位?

回應記者問題時,他多次強調自己是「公務員」,但對不起,他除了是一位公務員,也應該是傳媒機構的「總編輯」,他似乎忘記自己另一身份。

被問到得不到員工信任,會否辭職時,他乾脆說,自己是公務員,只能接受公務員事務局的任命。

這其實是說,員工再不滿又如何,我是公務員,只有公務員事務局能任免我,多講無謂,跟制度玩最實際。

曾志豪

Ref.: Apple Daily

Friday, March 15, 2013

小強國人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日前發表文章,提到港人對內地人打尖、喧嘩、不文明行為有所不滿,佢表示大家都經歷過不文明的時代,台灣及香港遊客早30年一樣好惡頂,假以時日,內地人會改變,大家要有包容之心,讓世界充滿愛。

問題係包容真的可以改變內地人不文明行為嗎?佢哋係因為社會發展水平落後,以致出現不文明行為,定係共產黨管治下,欠缺公民意識,道德敗壞所致?

不文明行為 禍根在教育

香港人認識內地人不文明行為,並非始自今日,少年時回鄉,對廣州車站、流花賓館一帶蹲坐地上,一邊煲煙一邊「咔吐」的行為,一直看不過眼,轉眼30年過去,有否進步過?五講四美橫額在八十年代掛滿全廣州,要講文明、講衞生、講禮貌,30年過去,無疑衣着已非藍、綠、灰三色解放裝,女士穿上豹紋leggings、手挽LV,男士腳踏Gucci、用iPhone5,大大聲講電話。但普羅大眾的精神面貌,又何曾改變過。有人認為此乃中國人小農DNA,冇公德心問題,而我相信係共產黨管治的社會出咗問題,變成一個冇道德、私心掛帥嘅強國人。

大家只要打開強國中小學教科書,就會知道點解,因為今時今日內地只有愛國主義國民教育,而冇公民教育,中小學年代培育所謂三好學生、紅領巾少先隊,全部係假到唔恨嘅老積小老頭,唔單止冇晒童真,連做人基本價值觀都有問題,只集中灌輸一種競爭意識,比人叻、比人跑得快。在內地人眾多不文明行為中,其中一款郝鐵川冇提到,而我認為係最恐怖嘅「冇家教」,細路在公眾場合亂來,喪玩喪叫,冇規冇矩,大人視若無睹。在快餐店、酒樓、地鐵、商場、尤其係搭飛機,最怕遇上強國細路坐附近,全程想靜一靜都難。此現象一代傳一代,1949年後出生的第三代強國小朋友長大後,你認為會有教養、有公德嗎?我認為比1949年前出生一代更差,唔單止會冇改進,而且一代不如一代。

愛國愛港者,不妨自己思考,一個國家究竟送太空人上月球犀利,定係能培育出有教養下一代犀利?XYZ,一個國家可以容許將活生生動物製成鎖匙扣,而父母亦會買畀細路做玩具,呢款小強國人長大後,會用何種態度面對地球環境及其他物種。10年前沙士由廣東傳畀香港,死咁多人,廣州人今日仍然繼續食紅炆樹熊、夜遊鷹燉湯,你話呢班係乜嘢人?「包容」可以令佢哋改變嗎?可以令沙士唔再由野生動物傳人再傳過來香港嗎?

共產黨一如「廣西暴龍哥」,一邊開兩會講法治,一邊「國保」流氓痛打香港記者,比八十年代胡耀邦、趙紫陽更大大倒退。當口口聲聲叫包容時,有否想過中港之間矛盾,係因為內地唔單止冇進步,而且仲不斷後退,先至會製造出新一代小強國人。佢哋成長在大國崛起集體亢奮環境,接受共產黨狹隘之愛國主義教育,一孩政策下一切以我為主,冇價值信念。近20年中港兩地社會分途而行,香港中產下一代與小強國人之間鴻溝,比上一代將更大。

「讓世界充滿愛!」根本就係唔科學嘅唯心主義提法。

添馬男

Ref.: Apply Daily

首富的黃昏

區區聽到經發局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ittee) 講話要「適度有為」時,真的有點汗顏,原因? 就正如呢篇文章所說一樣...


中國首富詛咒確實靈驗,今次輪到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無錫尚德(Suntech)的創辦人施正榮,2005年以23億美元身家榮升首富的他,近日接連失去公司CEO及主席的職務,更傳出被董事局調查他在任期間交易。一度市值過百億美元的尚德,跌至現在不足兩億美元。公司的可換股債券投資者,更可能於周五入稟申請公司破產。

施正榮的故事,不是單單一個民企老闆掙扎求存的故事,也是政府推動產業政策意圖pick winner的犧牲品。從尚德的故事,可以預示梁振英「適度有為」的產業政策,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

靠誤打誤撞 幾年間致富

施正榮幾年間由留學生變成為太陽能行業的蓋茨,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故事,連他也承認,是由很多誤打誤撞的因素促成。正如他本來拿的是美國獎學金,卻因為行政機關的錯誤,結果去了澳洲讀書,因而師承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拿了博士學位後,本打算留在澳洲發展,卻因為碰上內地來的友人,得知內地經濟蓬勃,膽粗粗地草擬了一份200多頁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計劃書,帶上40萬美元積蓄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內地政府部門碰運氣,結果給他游說到急欲尋找增長點的無錫市政府支持,動員旗下國企向其提供600萬美元的資金。尚德由此正式成立,這一年是2001年,他才38歲。

施正榮事後回想:「我沒有想過會回中國,更沒有想過會當生意人,我的生涯規劃很清楚,我想當教授。」

這條首富之路,開始時相當好走,公司成立僅五年,尚德便申請到美國紐交所上市,股價一度見90美元,施正榮的身家急增至逾23億美元,登上當時的首富之位。

尚德藉着無錫市政府提供的無息貸款及零地價優惠,急速擴張產能,碰上金融海嘯前夕油價急升,歐洲大肆補貼新能源應用,再加上其後中央4萬億救市刺激的需求,令尚德一躍而成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2010年時營業額已超過30億美元。施正榮的事業可說如日方中。

不過,隨着歐美經濟連年放緩,加上政府財政捉襟見肘,開始收縮對太陽能的補貼,包括尚德的幾家內地供應商,一直以超低價搶佔市場,趕絕了不少外國的競爭對手,引來歐美政府發動貿易戰,對幾家中國廠商展開反傾銷調查,更針對性地提高關稅。

經營環境大逆轉,令過去幾年盲目擴張的後遺症現形,尚德的問題一一曝光,業績在嚴重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持續轉差,尚德去年5月公佈對上四個季度勁蝕6.5億美元後,已再沒有公佈業績。去年7月更披露一筆用於擔保貸款的5.6億歐元(約53億港元)德國國債,可能並不存在,事件疑似涉及欺詐,更扯到施正榮身上,嚴重打擊他的誠信。

負債高達20億美元的尚德,如今現金流僅足以支持營運,面對本月超過40億元人民幣貸款到期,市場開始竊竊私語。上周一,董事局終於出手,即時免去施正榮的主席職務,昨日再傳出調查他在位期間的數宗問題交易。同時間,董事局向本周五到期的5.41億美元可換股債券的債權人,展開游說工作,說服了近六成債權人通融兩個月,但不肯妥協的債券投資者依然有權,在周五入稟申請尚德破產。

政府執手尾 恐惡性循環

尚德在無錫僱用近兩萬人,一旦倒閉將對無錫市的就業有顯著影響,其破產已不是個別企業的事情,市政府領導也要負上責任。再者,若這間國家重點扶持民企出現違約,也可能引發漣漪效應,拖累其他地方龍頭民企。這幾年,類似理由我聽得太多。因此,最大的可能是市政府「抵得諗」,向尚德注資,由納稅人埋單。債權人可能要損手少許,未必能全身而退,但肯定可以「執番身彩」。

地方政府本着做大做強的心態,「適度有為」地推動產業,以為自己獨具慧眼,可以pick the winner,培養出行業龍頭之餘,又可以刺激就業及交出亮麗的GDP增長。不過,有政府的背書及大量補貼,往往嚴重扭曲了投資行為,民營企業家自然覺得可以放手一博,而疏於處理經營風險,即使需求回落仍然大肆擴充,面對更多非傳統能源如頁岩氣及可燃冰的出現,依舊盲目樂觀。

當然,尚德不會玩完,但卻可能變成一個棄之可惜的財政包袱。地方政府揀不中贏家,但又因為政治原因,讓轉弱的企業繼續霸佔資源,阻撓創造性破壞的新陳代謝,其遺害可能遠超幸運揀中贏家的好處。我不想見到,港府的產業政策,會走到這一步。

丘亦生

Ref. Apple Daily

Wednesday, March 13, 2013

黃毓民:社運青年的墮落


日前區議會田心選區補選,有些民主黨的青年區議員及黨工,利用一張相片大做文章,栽贓構陷人民力量;該圖是一位人民力量助選員,拿着一摺枱,穿過一個公民力量的街站,便聲稱是前者借用後者的摺枱,從而推至他們預設的結論:毓民及其盟友,都是保皇黨的「B隊」。

該圖貼上了「面書」,喜歡與分享者眾,當中包括了不少社運界的頭面人物。社運界本應是對法治基石「無罪推定」百般珍視的,但是對着他們討厭的毓民及同路人,就反其道而行,用上了「有罪推定」。

社運中人好稱毓民為「教主」,其支持者為「教徒」,他們卻忘記了「教徒論」與「蝗蟲論」一樣,是一種「污名化」手段;如薩伊德(Edward Said)在《東方主義》及《遮蔽的伊斯蘭》兩書中所描述,西方傳統學界及主流媒體如何塑造非西方的「套版印象」;亦有如杭士基(Noam Chomsky)在《製造共識》一書,分析美國主流媒體如何潛移默化的「製造共識」,最終「成見即真實」,例如一提到巴勒斯坦人,就聯想起恐怖分子──本人的支持者是「教徒」,暗示他們全無獨立思考,只知盲從附和,是一種人格謀殺──此凡種種,都是主流建制醜化弱勢群體及非西方「他者」,應是社運中人深惡痛絕的手段。而他們現在竟幹起這種勾當來,這真是香港社運青年的墮落!

一九二七年寧漢分裂,其時魯迅人在廣州,目擊「四一五政變」,悲憤莫名,在他後來的《三閒集》「序言」中如此說:「我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為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對於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給我十刀,我只還他一箭。然而後來我明白我倒是錯了。這並非唯物史觀的理論或革命文藝的作品蠱惑我的,我在廣東,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後來便時常用了懷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無條件的敬畏了。然而此後也還為初初上陣的青年們吶喊幾聲,不過也沒有甚麼大幫助。」

此時此刻,魯迅之言,對我而言,真是感同身受,嗚呼!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

Ref.: 太陽報

Tuesday, March 12, 2013

港中文明鴻溝無藥可救

實在寫得好,言之有物,值得細讀 !!


過去數月香港有幾宗極壞消息。

第一宗是中國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嚴正表明二○一七年香港將不會有真普選,只有假普選,理由是「確保愛國愛港力量在港澳長期執政」,而一幫中共鷹犬甚至已開始為作為假普選機制之一的所謂預選鳴鑼開道。

第二宗是,香港保釣愛國英雄楊匡前往北京探望被當局非法軟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妻子劉霞,隨行多名香港記者被寓所外的保安或公安狂毆。此等毆打記者的中國傳統,現正通過愛港力等組織移植香港。

第三宗是,鑑於中國道德全面破產,並配合中國奴隸主企圖以經濟手段來哄逗香港人的自由行,及由此派衍生的一簽多行,中國水貨客湧港狂掃奶粉亂港。

第四宗是,完全失控的自由行,帶來遠超香港能負荷的劣質遊客,加上大量中國人狂掃香港物業以清洗黑金或享用香港較文明的制度,香港租金或樓價繼續是全球最高,並由此誘發食店引進中國偉大發明──地溝油,以省錢支付天價租金。

第五宗是,鑑於《基本法》乃由法盲大國中國所製造以致漏洞百出,加上中國人最大願望之一是「來生不做中國人」,中國人一有機會就會逃出國門產子,從而釀成「雙非」孕婦淹港(當中包括傳任中國副總理、原統戰部長劉延東的千金也要跑到香港產子),由此觸發法盲大國中國企圖五度釋法。

這五宗壞消息,追源禍始,禍源不外一端,就是文明低的中國硬要統治文明較高的香港的必然後果。

近三十年前,當英中兩國發表《中英聯合聲明》,仿似普天同慶,我卻感到無比失落。當洛克和孟子都說人民連推翻暴政的權利也有,那麼,人民有權拒絕極權政權收回自己的自由土地,就更不在話下了。中國在聲明中承諾「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我們怎能期望一個靠講大話起家和維繫極權統治的政權,會信守這樣的承諾呢?從這角度看,擦屁股也嫌硬的《中英聯合聲明》,其價值顯然連草紙也不如。

三十年來,我始終反對極權中國收回自由的香港,一直認為香港臭老九販賣的「民主回歸」只是當街表演手淫之作。而民主派三十年來對北京邪政極盡屈辱的遷就或談判,並沒有感動了奴隸主,苦盡甘來,最終只落得如愛港力示威者樊自鳴因打記者判罰款後即被愛港力劃清界線而悲慘自鳴那樣:「外賣紙杯,用完即棄」。

為甚麼歷史的發展終於證明我那孤獨的堅持大對特對?因為當英國人已給香港惡補了人類文明課一個半世紀,而中國的司法獨立、新聞自由、宗教自由等還趕不上清朝,那中國有甚麼能力統治文明水平遠在其上的香港呢?就如德國統一,也只可能由較高文明的西德領導文明較低的東德。李柱銘說,當年魯平屢次向他及其他《基本法》草委說,英國人做到的,中國人也一定做得到。魯平的話,唯一意義就是再次印證孫中山說的:隨地吐痰與隨意放屁是中國人兩大陋習!中國的文明落後香港起碼一兩百年,更連一千年前的英國也趕不上,卻要在治港表現上向英國看齊,儍的嗎?

現在有人把港中衝突歸咎於文化差異,避提文明鴻溝,非常靠害!文化差異如回教徒印度教徒也能與香港華人和平共處呀。港中的文明鴻溝,乃無藥可救。面對生番統治,香港人只能逼上梁山,像台灣外蒙那樣走上獨立之路。

(聯繫作者︰http://joechungvschina.blogspot.no/)
鍾祖康

Ref.: Apple Daily

《動物農莊》- 拳擊手

區區曾推介大大看英國 喬治‧奧威爾《動物農莊》,因為實在是一本好書,發人深省 !!


《動物農莊》於一九四五年在英國首次出版。嚴格地說,它不是一部小說,而是一個諷刺性的政治寓言。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豐富、深刻,在文字上卻十分淺顯、明晰。因此,它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寓言,並在現代英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動物農莊》不但流傳甚廣,而且影響極深。甚至於書中的有些語言還變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裡,它可以說早已家喻戶曉,同時它也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流傳。

Ref.: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9276

這樣的國家,令人作嘔


劉霞女士,一個沒有犯罪,沒有被捕,沒有被控,沒有被定罪的人,可以被國家囚禁在家兩年多。探望她的人,受到多番阻撓,受到拳打腳踢,而當記者採訪探望劉霞事件,也受到多番阻撓,受到拳打腳踢。公安在旁,只是冷眼旁觀着暴徒阻撓探訪,毆打訪客和記者,這樣的情景,好像非洲大草原上一群獅子在捕獵羚羊,但一班食腐的鬣狗正在旁邊靜靜地等待。

中國,其實就是非洲大草原,只有弱肉強食,沒有道德,沒有公義。殘體字把國字寫成一個圈內的一塊玉,並不能表達中國的情況,應改為一個圈內一個獸字。中國就是一班在圈內的禽獸,這當中,有掠食者,有食腐者,有獵物,而最可怕的,就是很多獵物在未被捕獲時,也是食腐者,對被別人捕獲的獵物也會狠狠地咬上一口。

正在北京舉行的所謂兩會,一切議題,都是一致贊成,鼓掌通過,每個人都仁義道德滿口,中華民族復興說個不停。對剛發生的毆打記者事件,有港區人大政協卑躬屈膝地提出疑問,高高在上的共黨高官對提問並不理會,可幸沒有大喝一聲拿下,而人大政協自覺盡了責任,皆大歡喜。更有如譚耀宗般指記者採訪要小心,彷彿記者就是不小心而自找麻煩。這一幫人,就是獸圈內的掠食者和食腐者。

看這班衣冠楚楚的人在「討論」國事,令人想起《動物農莊》裏終於能用兩腿走路的豬,如何以少量的食物而可以令平等但低級的動物做更多的工作。如果你覺得擁護共產黨就能令中華民族復興,你只不過是那隻最終被屠宰的名叫「拳擊手」的老馬。拳擊手生前的名言就是「我要更加努力」和「拿破侖永遠是對的」。

你不要再問為甚麼香港回歸十五年,人心還未回歸,「人」怎能自甘墮落為「獸」?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Ref.: Apple Daily

Sunday, March 10, 2013

黄绮珊 - The power of love

黄绮珊,將呢首歌,演繹的淋漓盡致,勁!!


Saturday, March 09, 2013

林志炫 - 煙花易冷

近日區區愛看,就是國內湖南衛視節目「我是歌手」,一個真正高水平的音樂節目,很好看,沒有多餘,只有音樂。

上個月,前優客李林成員,林志炫 ,翻唱周杰倫作品,煙花易冷,真的很好聽,超讚!!





周杰倫

煙花易冷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編曲:黃雨勳(夢想之翼)

繁華聲 遁入空門 折煞了世人
夢偏冷 輾轉一生 情債又幾本
如妳默認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年輪

浮屠塔 斷了幾層 斷了誰的魂
痛直奔 一盞殘燈 傾塌的山門
容我再等 歷史轉身
等酒香醇 等妳彈 一曲古箏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妳始終一個人
斑駁的城門 盤踞著老樹根
石板上迴盪的是 再等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妳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 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聽青春 迎來笑聲 羨煞許多人
那史冊 溫柔不肯 下筆都太狠
煙花易冷 人事易分
而妳在問我是否還 認真

千年後 累世情深 還有誰在等
而青史 豈能不真 魏書洛陽城
如妳在跟 前世過門
跟著紅塵 跟隨我 浪跡一生

Repeat *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妳始終一個人
斑駁的城門 盤踞著老樹根
石板上迴盪的是 再等


雨紛紛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我聽聞 妳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 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伽藍寺聽雨聲盼 永恆

Friday, March 08, 2013

Sons Of The East - Hold On

區區近期喜愛,來自Sydney既 Sons of The East

Recently Sons of the East released their much anticipated film clip for the debut single, ‘Hold On’, having worked with a talented film production team led by director Samuel Leighton-Dore.

鄭x翰係走狗,契弟,人渣

今集又係精彩!! 推介!!


毓民頻道-(第473集)
主持 黃毓民、梁錦祥、陳偉業
日期 2013-03-07

評低海拔所謂「辭職公投」

鄭x翰係走狗,契弟,人渣

香港係香港人嘅主場,唔係中國人嘅主場

http://hkreporter.loved.hk/program.php?channelid=3



Thursday, March 07, 2013

別讓港人的中產夢止於一杯星巴克咖啡


Craig Stephen

對政治人物來說﹐如果給人留下高高在上的印象﹐那會是件要命的事。在這方面﹐羅姆尼(Mitt Romney)去年在競選美國總統期間的那番講話幾乎是糟得不能再糟了。羅姆尼在講話中暗示﹐他會無視47%美國人的利益訴求。這番講話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在總統選舉中的失敗命運。

雖然香港領導人目前尚無需經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但他們也面臨被人看做是脫離現實的風險。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John Tsang)上週就製造了一場咖啡杯里的風暴﹐當時他在香港公佈了預算方案後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亮相。

雖然房地產泡沫去年再次幫助香港政府實現了財政盈餘﹐但大多數香港人卻感覺自己受到了高通脹率和高昂房價的擠榨。

為了顯示自己瞭解民情﹐曾俊華說他也是香港中產階級的一員。為支持自己的說法﹐曾俊華稱那些平日喝咖啡、看法國電影的人就是中產階級。

但鑒於曾俊華每月的基本工資達302,205港元(約合39,000美元)﹐並居住在一處由政府提供的豪華住宅里﹐港人對他這番話做出了從憤怒到嘲諷的各種負面反應。

不過﹐這位留著胡子的財政司長說中產階級生活與喝咖啡有關聯的話卻可能是有道理的﹐不幸的是﹐這種聯繫並非他打算闡明的那種關聯。

最近出版的一本書碰巧談到了這個話題。雷小山(Shaun Rein)在其《廉價中國的終結》(The End of Cheap China)一書中解釋了星巴克(Starbucks Corp.)在中國取得的非凡成功。

儘管中國人的收入水平較低﹐但中國已經成為星巴克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該公司在中國的利潤率比在美國要高。

雷小山說﹐在中國大陸﹐人們喝星巴克咖啡是為了在咖啡杯里小小體驗一把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

星巴克力求更加中國化

對許多人來說﹐星巴克咖啡事實上是住房、汽車以及那些超出他們財力範圍的常見奢侈享受的替代品。消費不起這些東西的中國人轉而在星巴克咖啡上慷慨掏錢。

從這個意義上說﹐曾俊華將喝咖啡與中產階級聯繫起來的說法也有其諷刺意味﹐雖然這並非他的本意。

在香港以及其他許多中國城市﹐高昂的房價使擁有房產的夢想對許多人來說變得遙不可及。

香港的房價自2008年以來已經上漲了一倍多。越來越多香港人面臨的現實是﹐不要說擁有自己的住房﹐他們更有可能是一家三代居住在一套700平方英尺(約合65平方米)的單元房裡。

最近有人提議﹐將空置的集裝箱改造成房屋。

內地人認為﹐他們最接近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可能就是坐在舒適的沙發里喝星巴克咖啡。香港中產階級會用多長時間得出同樣這個結論?

在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似乎十分不瞭解民情的情況下﹐該市出現這種不受歡迎的結果無疑看似更為可能。

解決香港公寓供應量減少和購房意願下降的方法之一是﹐放棄存在40年之久的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

這個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制度表明﹐香港目前別無選擇﹐只能從美國“輸入”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香港實際利率已多年為負﹐這不僅加劇了通脹﹐也使得房地產泡沫長時間存在。

實際上﹐港元近年來不僅相對於人民幣在不斷貶值﹐而且相對亞洲其它貨幣也在走低。香港市民去中國內地或亞洲其它國家旅遊時﹐港元疲弱的購買力會格外明顯。

以咖啡的價格為例﹐星巴克一小杯拿鐵在香港售價26港元(合3.35美元)﹐而新加坡同樣一杯咖啡的售價為5.50新加坡元(合4.43美元)﹐比香港要貴幾乎三分之一。

另外﹐我們還可從《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志的“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中﹐大概瞭解一下港元被低估的程度。2013年1月﹐港元被低估了50%﹐是世界上被低估程度最嚴重的貨幣之一。

香港官方一直視聯繫匯率制度為不可侵犯之物﹐香港歷屆政府均排除了對該制度進行任何改革的可能性。但去年有跡象表明﹐香港可能正在著手進行這項改革。前不久退休的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當時暗示﹐應該反思香港聯繫匯率制帶來的持續性好處。

當然﹐沒有任何一屆香港政府會提前宣佈它是否在考慮修改聯繫匯率制度。

此外﹐由於香港經濟面臨新的租金上漲潮﹐香港幾乎沒有可減輕通脹壓力的工具。

香港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投機性購房的措施﹐但事實證明這些舉措基本上並未見效。

另一方面﹐輸入性的物價壓力似乎並沒有片刻停歇。

如果中國繼續讓人民幣升值﹐港元會進一步承壓。隨著更多熱錢流入香港﹐希望在被低估的港元中找到歸宿﹐西方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也會給港元帶來壓力。

香港似乎被“釘”在一個在很多人看來生活水平必將下滑的未來。2017年之前香港不會計劃舉行普選﹐甚至不用等到那個時候﹐有些事情可能就不得不做出讓步。

投資者應留心觀察﹐看看香港中產階級會何時會一覺醒來發現他們所能期待的全部就是在星巴克喝上一杯咖啡。

Re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uesday, March 05, 2013

尹光 (feat. KZ) - 你老闆

2013, 尹光強勢回歸,香港真正音樂,你老闆。

Monday, March 04, 2013

天各一方


網上有一篇據稱是日本人的網評,譯成中文,題為「跟中國人辯論是浪費時間」,回應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

「中國人看事情,喜歡看表面,一些中國人總要找一些事情來諷刺挖苦、譬如日本首相一年換一個這種事。我會用笑話來解釋:內褲一年換一條固然不好,卻總比數十年穿一條內褲衛生得多。

「又譬如日本的AV。在日本,這是合法的,開放的,但日本法律又是嚴格的,不會把強姦變成嫖宿幼女。這些事情見得多,也就沒興趣回應了。不與中國人辯論,是跟中國人相處需要遵守的原則,因為是浪費時間。」

此一文牘,寫得很cool,最近在網上熱傳,難怪不論中國如何囂罵反日,日本民間沉默不發一言──你在東莞砸中國人買的日本汽車,我在日本絕不會燒你中國人開的中華料理,也不會追打僑居日本的中國人報復,日本是一個成熟的民族。

香港的「藝評醜聞」,證實了日本這篇網論的觀點。不要跟中國人,尤其是洗了腦的中國人辯論,因為是浪費時間。

洗過腦的中國式邏輯,是很奇怪的,譬如:「藝評事件」的女主角終於申辯了,她說,我評香港電影低俗,香港人那麼憤怒,是不是我說中了?

如果「你憤怒」等同「我說中」,那麼日本否認有「南京大屠殺」,中國人也很憤怒,是不是等同日本說對了,確實沒有南京大屠殺?

日本說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中國人也很憤怒,燒砸暴亂,日本人確實說中了事實,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

這位北京小妹的腦袋是如何構造的?令人感到很好奇。觀點站不住腳,她楚楚可憐說:我的出發點,是想香港電影好。

毛主席大躍進,餓死幾千萬人,但「出發點還是好的」,這是中國大陸許多人的「思考」方式,如果這就是「思考」的話。同理,日本發動大東亞聖戰,當初是協助亞洲人趕跑英、法、荷蘭等白人帝國主義者「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緬甸的民族英雄昂山、印尼國父蘇加諾,中國的汪精衛,也很認同日本的「出發點」,何嘗不好?

不要跟中國人辯論,與中國人相處,專注飲食、唱K、購物,講這類話題,最安全,你不會傷害他,他也感覺好。

陶傑

Ref.: Apple Daily

Saturday, March 02, 2013

恐怖在線 - 域多利道白屋靈探

恐怖在線,今集推介!! 域多利道白屋靈探!!

臥虎藏龍 - Snoblind

區區不厭其煩,再講一次,享受現在工作,原因除左之前所提及那些原因外,還有一樣,非常重要,就是公司很多臥虎藏龍,有Hi-fi發燒友,攝影發燒友,還有音樂發燒友!!

大家有冇想過,一位專業人仕,自己位有大量cd,samples,而且仲有出show,香港Live不在話下,仲有出席台灣大型音樂節 - 春天吶喊!! 超堅 !! 他對人生生活態度,完全是區區口味!!

http://www.snoblind.com/



Friday, March 01, 2013

毓民頻道 (2013-02-28)


今集必聽,特別是Part 2,毓民一針見血 !!



毓民頻道-(第471集)

主持 梁錦祥、黃毓民、Carol

日期 2013-02-28

鄭家富,吳志森同鄭經翰一樣咁仆街

香港嘅中產最無義氣

藝發局評審團係唔係黐撚左線

http://hkreporter.loved.hk/program.php?channelid=3

不是每條參都有人救


以下對白,俱為真實。

「請問有無《ARGO救參任務》嘅DVD?」

「咩哥啊?」

「ARGO……定係讀阿哥呢?有無呢齣叫咩救參任務啊?」

「救參?有,《救參96小時》,你要第一定第二集啊?」「……」

另一次。

「今年奧斯卡,林肯大熱喎。」

「我都覺得幾好睇,咁樣描述林肯未見過。」

「係啊,將林肯講成係專殺吸血鬼,幾有諗頭。」

「吸血鬼?」

「係啊,《吸血鬼獵人林肯》啊嘛……」

要解決《ARGO救參任務》的誤會,很容易,用大陸的譯名會直接了當﹕《逃離德黑蘭》,如果用台灣的譯名就真的笑死人,《亞果出任務》……難道真把ARGO當成是一個叫亞果的人名?而亞果去執行任務?

《ARGO救參任務》奪奧斯卡最佳影片,有人說這是因為電影政治正確,描寫了美國的正義、歌頌電影工業的偉大(電影描述美國偽冒成一支荷里活的電影攝製隊,到伊朗取景,借機救人。電影工業立下奇功。)因而獲獎。

不過對一個非美國非伊朗的香港人看完《ARGO》,卻另有看法。影片一開首以漫畫形式,介紹了伊朗人質危機的背景。美國和英國策劃了政變,使本來深受伊朗人擁戴的摩薩台被推翻,繼任的卻是親美親西方的巴列維。巴列維窮奢殘暴,伊朗人苦不堪言,最終1979年推翻其統治,但巴列維卻逃到美國受庇護,憤怒的伊朗人民要求美國歸還政治罪犯接受伊朗人審判,最終釀成攻入美國大使館的人質危機。

我有點理解甚至同情伊朗人的憤怒,英美的介入,左右伊朗局勢,奪取伊朗人的利益,最終還要包庇伊朗的暴君。影片歌頌美國拯救人質,也留下了問號,誰又去拯救水深火熱的伊朗人呢?

曾志豪

Ref.: Apple Daily

Thursday, February 28, 2013

垃圾財政預算案

區區昨日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財政預算案,可惜的是,整份財政預算案,兩個字形容,垃圾!!阿哥,你年年預測誤差幾百億,仲笑騎騎,厚顏無恥,目的是「整靚盤數」,減少支出,咁都得!?!?

成日話審慎理才,應駛則駛,區區看不出如何審慎,如何應駛則駛,不要忘記,今年600億盈餘,是香港市民辛辛苦苦供樓交租交稅貢獻出來,d錢不屬於你個仆街,不是你變出來...

有人感嘆:「37 萬 一個月,一年四佰多萬,都叫中產,是否有問題?有些香港人做一輩子都沒有你一年人工,講風涼話,太可惡!」


(from Apple Daily)

不斷測試香港市民忍耐力,世界歷史,告訴我們,終有一日,自吃苦果。




藝評獎賈小姐是妓女

蕭生講得好好...


廿二世紀復活

廿二世紀籃皮書,區區很喜歡的一個網上電台節目,內容豐富有趣,之前停播,實為可惜,如今復活了 !!

節目:廿二世紀萬花筒 (第一季)(第一集)
日期:2013 年 02 月 22 日(星期五)
主持:辛比,禪飛

第一節:廿二世紀復活

第二節:佔領中環反思 / 立會粗口事件



節目:廿二世紀萬花筒 (第一季)(第二集)
日期:2013 年 02 月 26 日(星期二)
主持:辛比,禪飛
嘉賓:Fran Sir, 森麻

第一節:Fucking 一週:《低俗喜劇》寸強國人? 辛比 [低俗喜劇]親身經歷!

第二節:男人之苦


http://ragazine.com.hk/index.php/programmes/kaleidoscope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13

葉劉評《寒戰》



19/Nov/12:

昨天提及周末與女兒觀看電影《寒戰》,網上有人問:"劉德華係咪扮你?"、"他的表現如何?"

大家見笑了。劉德華不是扮我,而是扮"局長"。

他近年的外型漸見滄桑,愈發成熟穩重,演起局長來,當然是有型有款(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亦是型男一名)。

他的演出雖然稱職,不過電影亦有與現實不相符的地方,在此僅以過來人經驗,嘗試拆解。

1. 電影中如此重大的保安事故,應由特首親自主持並啟動保安委員會,由政府高層制定應對策略,警隊是負責執行,而並非全權安排

2. 現實中陪伴局長見記者的,應該是其所屬新聞官,而非劇中楊采妮飾演的"警花" (或許是劇情安排,為增加楊的戲份之故)

3. 警務處處長會向局長及政府高層匯報事件

4. 今時今日,局長應避免說出有針對性的說話內容

5. 局長及同袍間的稱呼,極少會如劇中般稱呼"陸先生",而是直接叫局長、 S for S (Secretary for security)、甚至稱呼 "阿Sir"、"阿 dam" (madam) (當年同袍就是如此稱呼我),而高層之間亦會直呼其名字,如當時我稱呼李明逵是 "阿Dick" , 曾蔭培是 "YP" 等

看過這電影的朋友,你們又從當中"拆解"到甚麼嗎?

明天繼續與大家談論這套電影。



20/Nov/12:

看了大家對我評論《寒戰》的留言,實在感謝你們的支持。我談不上甚麼「影評人」,只是以過來人及觀眾身份,說出一些經驗及抒發觀後感而已。

我與女兒都認為《寒戰》將香港拍得很美。高樓大廈、天橋、建築物都拍得甚為宏偉,很有大都市的氣勢。

至於劇中天橋上及最後的槍戰,場面緊湊火爆,實在拍得住荷李活的水準。電影在技術上的處理的確不錯,但劇情卻略嫌複雜,枝節亦多。究竟綁架案中,梁家輝及他的兒子是否同謀?我對這個問題到散場時仍有點疑惑。

不過今日最想講的,是電影中的其中一條主線--兩位副處長權鬥。。

現實生活中,兩位副處長在升級上有競爭,的確是時有發生,其他紀律部隊相信亦有所聞。

警隊是紀律部隊最大的部門,劇中兩位副處長(梁家輝及郭富城)屬 D4 級。

梁家輝是 DCP ops (Deputy Commissioner of Police, Operations),中文為「警務處副處長(行動)」,這職位可說是手握「兵權」: CID、PTU、SDU、地區環頭的警力,都歸他管轄。的而且確是位高權重,受到前線人員擁戴。

郭富城則是 DCP man (Deputy Commissioner of Police, Management),中文為「警務處副處長(管理)」,負責管轄警隊資源,人事調動,雖然不是手握兵權,但由於與上司及政府部門交流較多,自然受政府高層器重。

電影中,李治廷曾揶揄郭富城「升得咁快,識得整靚盤數」, 某程度上的確該職位的「現實情況」。郭富城年輕,盤數「整得靚」,自然令人覺得他貢獻良多。

現實亦有一位任職 DCP man 上位的「曾姓處長」,擅長「整靚盤數」。剛巧電影中的處長亦姓曾,未知有否影射之嫌?

記得梁錦松任財政司期間,香港經濟處於低谷,當時特區政府從1998至2003年推行公營部門「資源增值計劃」(Enhanced Productivity Programme),將政府開支增長嚴格限於1% ,可見「整靚盤數」亦是當時要「執行」的任務之一。




Monday, February 25, 2013

‘Argo’ Wins Best Picture Award at Oscars

區區今日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奧斯卡頒獎典禮,可惜的是身邊朋友不太關心...

區區講過享受現在工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除左工作,同事會和你傾其他事情,例如電影,少年pi,一位讀哲學的同事會用哲學、宗教層面去探討,ARGO: 救參任務,我們會以歷史,美伊關係去討論,從而令你獲益良多!! cum on, that's style of living !!

我身邊有些朋友,就是不懂這些,終日討論,都是人事關係,不是工作本質,而是同事、上司呢d無聊透頂事情!! 有些時候,我真想用 ARGO 戲中經典對白對他說,xx Fuck yourself !!

人生每人出生開始平均有750000 小時運用, 睡覺用了1/3, 工作用了1/3, 剩餘 250000 小時,點解仲要花係d無聊事上 !? 我真不明白,如果因為上位令你快樂,我會為你感到可悲。

講番正題,《ARGO:救參任務》奪得最佳影片,眾望所歸!!

區區最欣賞 Ben Affleck 's speech 其中... “It doesn’t matter how you get knocked down in life, because that is going to happen. All that matters is that you have got to get up.”






當日支持高鐵的,講兩句啦

區區當年和一班朋友,一齊反高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個...


保安局長黎棟國在電台上強調,中國執法機關在港絕對沒有執法權力,即「高鐵」將會在「一地兩檢」無法實行的情況下,變成「低鐵」。

高鐵將在兩年後通車,一地兩檢的法理難題不是可以在議會解決的。況且今日民情已經熾烈,如果香港議會想修法讓中國官員在香港土地上執法,一定又是一個隨時暴動的政治炸彈。高鐵只剩兩個下場:一是香港主動要求人大釋法准許一地兩檢;二是這條六百六十九億的「低鐵」連年虧蝕,成為香港的財政毒瘤。

一地兩檢問題、造價問題,議員和民間在三年前都已經說過,無甚新意。高鐵的下場,早就注定如此。三年前誓神劈願說高鐵很好的官員議員普羅市民,講兩句啦。三年前他們支持高鐵的歪理,還歷歷在目。好像說中國都在做,香港不跟就會被孤立、經濟要發展之類,不就是今天他們支持「中港融合」的理據嗎?

然而,全國高鐵工程的本質,只是中共在經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強行謀求GDP保八的面子工程。大興土木,不是為了促利民生,而是方便貪污、造數、保八。這三年間,中國不斷傳出有高鐵停建、出軌、墮橋、乘客不足而停辦的新聞,香港當日卻一頭栽進去,為「國家」足足貢獻了六百六十九億。

我仍記得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市民當日下班下課之後,急急忙忙、咬着漢堡包趕去立法會前反高鐵;我也記得政府不惜眼看中環局部暴動都要通過高鐵的野蠻;我更記得官員、議員、輿論和許多香港人是如何支持高鐵。中港融合嘛、大趨勢嘛、發展嘛、經濟嘛,但永遠就是香港做了大陸的水魚、冤大頭。錢還沒賺到,投資已經掉進海裏。

當日支持高鐵的妖人、蠢人,講兩句啦。當日市民又苦行又衝鐵馬又吃胡椒噴霧,都是想阻止香港被搵笨。反對者,是基於客觀的分析,知道高鐵是搞不好的、香港一定吃虧,我們心痛香港被一次又一次愚弄。然而支持高鐵的人,又有多少真的深入探究細節?他們聽信電視台的政治宣傳、支持一堆空泛的發展願景。高鐵工程的本質,他們不關心,只會搖頭晃腦跟着說,反對政府就是妨礙發展。

反高鐵一役徹底失敗,是大陸明目張膽以「中港融合」之名掠奪香港的強暴事件,又是今日本土民情的濫觴。類似的「融合搵笨」,好像東北新發展區、自駕遊、輸入外勞等等,陸續有來。高鐵固然是無底深潭,中港融合更是潭中之潭,你融埋我嗰份!

盧斯達
無待堂博客

Ref. Apple Daily

33000 點撃

Ben's Choice Blogger 2005 年成立, 區區我手寫我心,眼見點擊率衝破 (hit rate over) 33000 ,確是一個里程碑,值得慶賀,在此多謝各位大大鼎力支持 !! Thanks for all your support !!

Saturday, February 16, 2013

Friday, February 15, 2013

勁揪福祿壽

區區最近看了一套電影,名為勁揪福祿壽,實在好笑,值得推介,其中一幕,有魔術大師 Albert Tam 客串,令人捧腹大笑 !!




Thursday, February 14, 2013

2013 春晚



近幾年春晚都有收看...媽的, 事實上很多台都播春晚,非看不可,不過,今年實在搞笑,2:29,劉謙講李雲迪愛人名字...力宏,哈哈,呢個玩笑實在太大,聽說在內地也引起巨響呢...

初五版議事論事




timothywun
長毛真係乜都唔駛做,只要比個潑婦齋講三十分鐘,香港人自然知道­應該企喺邊一便。

vc05349
建議各個單位既傳媒俾多d機會呢位陳淨心出多d鏡發表多d偉論

留意 18:41...哈哈

小人時代


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大年初二車公誕為香港求得之下籤,籤文「駟馬高車出遠途,今朝赤腳返回廬;莫非不第人還井,亦似經營乏本歸」,解曰「宜慎小人,凡事不利」。其實籤文不必玄學家多費心思詮釋,具備基本中文水準的人都看得明白。

由行騙而長官,梁振英就是小人,然而更下籤卻是生逢小人得志的時代,舉目都是沐猴而冠的小人。梁既係小人,簇擁着他的是一群小小人,再看泱泱天朝,趾高氣揚的小人更如過江之鯽。目下各省市兩會花絮,最具娛樂性的就是小人上演的猴戲。在香港影壇曾肉光四射的「波神」彭丹,籍貫和履歷均和甘肅一點瓜葛都沒有,不知怎的成了該省政協委員,胸仍夠大卻艷不如昔,便疾呼影視界要多拍主旋律作品,她剖白:「因為是國家培養了我,給了我出去學習的機會,所以我骨子裏就愛黨愛國。」

彭丹十四歲就去美國留學,按說並非公費生的年齡,若稱美國「培養」和給她學習的機會,還多少接近事實;若論演藝那是王晶「培養」了她,彭丹能做省政協委員,王晶只怕堪當全國政協常委了,不知行騙長官會不會保薦?須知連劉夢熊都沒當上,王晶只怕有得等了。

彭丹只是小人時代的微末角色,較有噸位的小人當推成龍,至於大陸本土出品的小人更是數之不盡。稍感欣慰的是小人時代裏出了個巾幗英雄伊能靜,她說過「藝人也是人,不能置身公共事務之外」,政治就是眾人之事,伊能靜和那些吹拍幫閒撈政治油水的袞袞小人截然不同,她為《南方周末》新年風波發聲,呼籲言論自由,因此被刪微博,被「請喝茶」,被《中國達人秀》除名評委。外貌柔弱的伊能靜卻寧折不彎,她在微博新寫了一首詩:「冬雪漫漫,霧靄茫茫,草木寂寂,日頭長長。春日遲遲,風聲蒼蒼,孤鳥鳴鳴,寒夜涼涼。獨坐靜靜,淚濕斑斑,故國遠遠,心亦淒涼。嘆!誰知妾心似昭陽,商女獨唱恨國亡。」

此姝真是烈女兼才女,她的微博還寫道:「我想說話,他說你別說。我說我想說的話,他說你們戲子說話無知。我說我想說的話,他說你讀過錯字所以你想說的話也說錯的。我說我一定要說我要說的。他終於氣急敗壞的拿出五毛給我,說你一定要說就照我說的說吧!」藝人也是人,誠哉斯言,她骨子裏就是現代公民,和「骨子裏就愛黨愛國」的戲子實係不同物種。

然而伊能靜生逢小人時代,無論政壇藝壇充斥戲子,若說梁振英更是雙料的騙子加戲子。這樣的時代倒成全了伊能靜,她說的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話和人事,卻成了「盛世」之下珍稀的良心。

孔捷生

Ref.: Apple Daily

車公也看不過眼


新年伊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車公廟為香港來年運勢求籤。不幸的是他求得了下籤,而籤文似乎是在狠批特首梁振英,其辛辣與直率比之練乙錚的文章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劉主席大概是害怕梁振英會發出律師信控告他誹謗,所以慌不擇言的他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說:「下籤也是好的。」

這樣的說法比之某些人所謂「高度自治不是自治」更加挑戰市民對常理的認知。車公廟靈籤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求得上籤是福氣,求得中籤則需警惕,而求得下籤就是厄運了。下籤明明就是最差的籤,但劉主席居然還是固執地相信「下籤也是好的」,那麼天底下到底還有甚麼籤是不好的呢?求得下籤,我們的行政會議前成員、現任鄉議會主席已經覺得頗好。原來對於香港的前途和命運,高官們是如此容易滿足,他們有多麼愛港實在是不言而喻了。

以劣充好、以假亂真,這種指鹿為馬的功夫可能就是這些貴人們飛黃騰達的秘訣。大家看一看電視新聞片段中的劉主席,當他詭辯「下籤也是好的」的時候,既無一絲的靦腆亦無一毫的猶豫,這大概就是他從特首梁振英身上學來的「語言偽術」。按照劉主席這種「差也是好」的詭異思維,那麼香港貧富懸殊超越國際警戒線大概「也是好的」,香港樓價超越市民負擔水平或許「也是好的」,而在最近的國際評比當中,香港的廉潔水平排名下跌兩位、新聞自由水平排名下跌四位,大概同樣「也是好的」吧?也許,只要地產霸權一日能夠左右經濟命脈,只要愛國塔利班一日能夠把持政治大局,一眾高官達人就還是能夠對下籤樂在其中,即使香港市民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是好的」。

其實,梁振英當選特首,對於香港市民來說無異就是一支下籤。就連車公亦看不過眼了,借用下籤來表達不滿。其籤文說「駟馬高車出遠途,今朝赤腳返回廬;莫非不第人還井,亦似經營乏本歸」,似乎就是諷喻特首如同蘇秦那樣出師無功、敗陣而回,虛有其表、文過飾非。然而令人無奈的是,無論是對於車公的忠告還是市民的怨怒,當政者仍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硬是把下籤當做是好籤,繼續他們狗苟蠅營的勾當。

心台
自由撰稿人

Ref.: Apple Daily

時間的種子


看完好萊塢2012年大片《林肯》之後,不覺感慨萬千。一時心中突發奇想,要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不是林肯這樣一位才略出眾,肝膽相照的英才,而是一個今日的小布什那樣的平庸無能,心胸狹窄的浪子,那麼美國內戰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腦海中霍然又飄過了孟子的名言:「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偉人只能是時代需要的產物。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工業革命之後蒸蒸日上的時期,其「民治,民有和民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三民制度,是讓托克維爾這樣諸多歐洲貴族精英翹首心儀的樣板。

由丹尼爾戴.劉易斯扮演的林肯是一個惟妙惟肖的智者兼仁者形象。在眾人面紅耳赤地激烈爭論之際,林肯則在一旁沉默寡言;爭論稍息,他會給大家講一個貌似無關的往日律師事務中的故事。1865年初,經歷了4年血腥的南北戰爭之後,北軍已是勝利在望,國務卿蘇維德(Seward)竭力主張此時不必與南軍和談,林肯則只是漫不經心地吐出了一句籤語:「在時間的種子裏,你能看透哪片莊稼會成長,哪片不能嗎」("If you can look into the seeds of time, and say which grain will grow and which will not, speak then unto me"),把國務卿搞得暈頭轉向。「時間的種子」亦即「時代的種子」,林肯這樣的天降偉人無疑也是一顆「時代的種子」,其開花結果兼容了偶然與必然的時代養分。然而林肯悲天憫人的人道意念則是萬分的堅定:斯皮伯格的整部影片實際上就是圍繞如何通過憲法廢奴修正案而展開的:林肯重新當選總統後,決意要在當年的殘鴨國會(Lame duck session)眾議院中通過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一勞永逸解決奴隸制問題。為了取得眾議院四分之三的多數,他使出了苦心經營的個人魅力,乃至不惜讓手下施出高官厚祿的誘惑力和金錢的腐蝕力。

去年年底奧巴馬總統所面臨的是一個規模小得多的相同處境,為了避免所謂的「財政懸崖」,重新當選後的奧巴馬必須在殘鴨國會中通過一個避免人人都增稅的法案。然而奧巴馬面臨着很多不利的條件,首先是今日美國共和黨議員養成了一種誓不妥協的心態。去年200多名大企業領導人給國會寫公開信,表示同意給富人增稅,但卻像石沉大海。共和黨國會領導人亦不能衝破茶會黨議員誓不增稅的意識形態防線。其次,奧巴馬作為第一個少數族裔的總統,腰板挺不直,對敵手始終陪着笑臉,也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利因素。

《林肯》電影中,林肯靠着春風化雨般的一對一個人談話,扭轉了許多反對黨議員的態度,奧巴馬雖然最為心儀林肯,但以林肯做參照,魅力卻是遠遠望塵莫及。重新當選後的奧巴馬義無反顧,強硬多了;然而卻是強硬有餘,通融和感化力不足。2013年元旦日晚上最後一刻國會終於通過了一項富人增稅議案,讓千萬美國人僥幸躲過了「財政懸崖」。但那也是靠了副總統巴登幾十年在參議院練就的談判藝術才爭取到的,就像2011年夏天,奧巴馬同樣是靠了副總統和風細雨的個人魅力,才讓共和黨眾議院通過了增加債務頂限的法案。奧巴馬在再任演說中重述了諸多自由派理想,然而奧巴馬這顆時代的種子最終能否開花結果,仍然有待於時間老人來驗證。  

傅鏗

Ref.: Apple Daily

Thursday, February 07, 2013

大將之風

區區上次談及為什麼享受工作,有一樣事情,區區深切體會,就是直屬老闆的待人處事之道,在一些細節上,他總是做多一點關懷,大家不要看輕,就是這樣多一點,成Team同事的凝聚力就會大大加強!! 好多人,其實都可以做到,只是不為,非不能,區區認識一位朋友,就是不懂這些,下下講原則,最後咪人神共憤!! 對不起,區區將話題扯遠了...


Dear everyone, 

Good morning to you. 

Just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effort over the past weeks 
in preparing the ICT entry and presentation yesterday. 

We showed great team work and effort, it's a great 
event bringing laughter and fond memories. 

We may need to rerun the presentation again, if so, 
let's enjoy it. 

Have a nice day and weekend ahead. 

Regards






Therion - Les Fleurs Du Mal



實在太正!! 令人愛不釋手,瑞典 Symphonic Metal 班霸,Therion,成立25週年紀念大碟,改編法國老歌,外國好多碟評高度評價!!

Founded by Christofer Johnsson over a quarter-century ago and heralded as one of the standard-bearers of symphonic metal, Swedish band Therion tend to set musical trends rather than follow them... so it wasn't so much a surprise to me to discover that the band has moved even further out of the metal domain to explore other realms of grand-scale gothic rock in their fifteenth studio album Les Fleurs Du Mal. The title (which translates as “The Flowers of Evil”) comes from a collection of darkly erotic poems by controversial 19th-century writer Charles Baudelaire, and it's a fitting concept for a band whose lyrics often focus on grandiose nightmare imagery and sinister seduction – except I guess this isn't technically a concept record; it's actually more of a unique approach to a covers album. Very unique in fact, since the tunes being covered here are all vintage French “chanson” pop songs and ballads (mainly from the '60s and '70s), all performed in their original language.

It's hard to compare Les Fleurs Du Mal to just about anything in Therion's catalog, but I have to commend them for taking such a daring and unique creative turn on this record. It's often excessive, flamboyant and flashy, but honestly that's not much of a sin in the world of gothic metal. It's actually a very cool way to breathe new life into these long-lost melodies, and the band's sweeping theatrical sound is still alive and well.

http://www.fearnet.com/news/review/therion-les-fleurs-du-mal-%E2%80%93-cd-review-nsfw

http://www.metal-archives.com/reviews/Therion/Les_Fleurs_du_Mal/353764/

區區認識 Therion,是大學時期,有兩首歌,區區當時日聽夜聽,Therion 的曲目,就是有如此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