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0, 2011

在校園燭光集會上

「一個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馬路上有被車撞倒的危險,她會立刻衝上前抱走孩子,而不會顧到自己的安危。這跟經驗無關。」這是我上週五在港大校園的燭光集會上聽到一位碩士生講的話,她用這句話去質疑徐立之說百年慶典的活動「經驗不足」故未盡善的敷衍說法。這是一個使我很受觸動的比喻。我們人生中對許多事情的反應都是直覺的、本能的。看到學生的應有權利(比如進入自己校園的自由權利、在校園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等等)受到侵害,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馬路上有危險一樣,不需要什麼經驗,要的是一顆愛心的本能反應。沒有愛心,自然就不會不顧安危地撲向前。

我沒有去集會現場,但幾乎全程觀看有線的直播。除了徐立之和梁智鴻的講話外,其他人的發言大都出自真情實感。有人說,我們不想今天在這裏說了呼籲了,而校長重申了大學是言論自由的堡壘,學校會堅持自主,之後就把今晚集會忘掉,像沒有任何事發生過,一切照舊。校長須要告訴我們會有什麼跟進行動。有人說,要改變先要承認,承認慶典的座位安排是對權貴獻媚,承認警方當天在大學的戒嚴是大學放棄了自主,承認那天自由已死。不承認就不會有改變。正如不承認六四殺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反。

826港大的集會是哀悼自由和自主在大學的死亡。校長不願哀悼是他不承認 818那天確實是自由與自主死亡了。沒有承認,確實不會有改變。但大學不是屬於校長的,大學是屬於所有師生與全港市民的。從集會上一張張年輕的臉上,我看到大學未死,它會經浴火而重生。

(李怡)

Ref.: Apple Dail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