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與七一和六四兩組數字,結下不解緣。泛民對建制派的支持率為六比四,而今次余曾辯論的賽果竟是七比一。
賽前大家對曾蔭權不存厚望,但始終是他主動邀請余若薇辯論,以為他總有點秘密武器。但原來在整個辯論過程中,他不過是重彈老調,主張先通過二○一二方案,其他事情日後再談。辯論焦點,便放在方案被否決後,責任誰屬。
政改貨色不對勁
這其實是推卸責任。曾蔭權在二○○七年三月豪情壯志地說:「無論如何這個普選問題不要交給我下手去做,二○一二年前一定要解決問題……我所講的方案有三樣東西,設計、路線圖、時間表……尤其今次,大家香港一齊都要玩一鋪勁啲。」他的任期快結束了。至今沒有交代二○二○年立法會是否取消功能組別及行政長官提名門檻,沒有交代路線圖、沒有真正的普選時間表。
之前「起錨」宣傳,只求在公眾心目中留下「我已盡了力」的印象。今次高收視的電視辯論,赤裸裸地讓大眾發現曾特首所賣的政改貨色不對勁。曾特首說:「香港人好怕激進。」這句話沒有錯,但錯就錯在他將反對者視為激進。精明的香港人,如果向這位不盡不實的「推銷員」說:「香港人不收貨」,這也不算激進吧?
關志健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
Ref.: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