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9, 2010

地產主導還適用嗎?

又是一篇講得對極既文章~~~

七十年代起政府實行高地價政策,以地產主導經濟,政府財政單一地、過份地依賴賣地收入。誰得到土地,誰便有話語權。在高地價政策下,除了房價高和租金高外,連物價也相應提高。昂貴租金幾乎成為了每項生意和店舖的最大成本,為了填補租金之成本,不得不把產品和服務的定價大大提高。不論衣食住行、行街、睇戲、食飯,我們都得花大量金錢去購買產品或服務,但原來那些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大部份是被租金所佔去。這表明了,在高地價政策下,租金昂貴是必然的事,而租金昂貴得出的結果,除了是地產商和大業主賺個盤滿缽滿外,也直接加重了物價和市民對日常消費的負擔。地價越高,物價便越高,市民的消費和日常開支也越高。

低層僱員收入下降
在地產主導經濟和高地價政策下,工資水平永遠是被犧牲或壓迫的。不論普通的店舖或營商企業,收入大部份也流入租金支出。由於話語權永遠在大業主手中,經濟好時,企業收入上升,租金也會上升,企業的實質收入在扣除上升的租金後已餘下不多,結果員工的工資水平的上升空間受壓,工資上升水平永追不上租金上升水平和物價上升水平,中下層的打工仔的實質消費力因而下降,生活壓力不減反增;經濟好只代表租金和地價上漲,但不等於打工仔工資會有所提高。這說明為何近十年來,不論經濟增長或萎縮的時候,人均收入皆下降,而低下階層的收入下降得最多。

當經濟差或生意不如意時,租金水平就算不提高也會不變,結果企業要減人工或裁員才能保持開支平衡以繼續生存。當然企業也可在其他方面減低支出,如投放在產品和服務的資金,但這會使產品和服務質素下降,變相趕客,因此從人工落手是最常見的方法。所以在地產主導主義下,基層打工仔永遠是被犧牲的一群,因打工仔根本毫無議價能力,面對工資被削,打工仔除了離職或啞忍,是別無選擇;正如店舖面對租金上升,除了照租或放棄店舖外,也別無選擇。因此經濟差時,地產商頂多收入下降,但中小企則隨時入不敷支甚至要結業,而打工仔則要被大幅調低人工或被裁;即使不被裁員或人工不變,打工仔也因有同事被裁,而工作量和工時大增,變相減人工而已。

犧牲無政治特權者
不論經濟好壞,基層打工仔永遠是被打壓的一群,這說明了為何不論經濟好或壞,貧富懸殊也不斷增加,這是政府政策大方向偏向地產商所造成的缺憾。地產商便是政府政策偏頗下的既得利益階層,加上他們有政治特權,在立法會功能組別有不少票,在特首的小圈子選舉中有極大影響力;在不民主選舉制度下,特首及其班子和部份功能組別議員不得不向地產商叩頭,以及保護高地價政策和地產主導主義來保障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卻犧牲了沒有政治特權的一班中下階層市民。

武大郎
自由撰稿人

Ref. Link: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