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樓價飆升的深層次矛盾

實在寫得好, 我非常認同~~

樓價飆升得脫離現實,連醫生和律師都感到置業艱難;在市中心置業更是不切實際的奢求,即使能勉強置業,也只能在新界較偏遠的地區。不是說新界不好,而是當政府表示高鐵必須於市中心設站才能發揮效用,卻要普羅大眾花上半生積蓄及向銀行借貸才能勉強在邊郊置業,這不是很諷刺嗎?

中產收入買樓也困難
為了穩定樓價及壓抑脫離現實的炒風,政府有意思於財政預算案中,調高二千萬元以上豪宅的買賣印花稅至最多百分之四點五。隨即遭到由一班既得利益階層的地產商所組成的地產建設商會強烈反對,聲稱有關措施不合時宜、干預市場及懲罰中產。商會又指出,豪宅價格趨升,主因供應不足,政府大可於勾地表加入更多豪宅地皮。

現在的新興私人住宅,最普通的動輒也六、七千元一方呎,更不用談上萬元一方呎那些。一個八百方呎的單位也要五百多萬元。但月薪有二萬元的人已被打進了全港月薪最高的百分之二十的一群,這最高薪的百分之二十若要購買一個八百方呎的單位來安居,即使不吃不穿不作任何花費,也要花上二十年以上的薪金才夠錢買。那麼調高二千萬元以上豪宅的買賣印花稅至最多百分之四點五是在懲罰中產?這是甚麼邏輯?一對各自月入二萬元的中產夫妻,也要花上最少五十年的薪金才購買得起一個價值二千萬元的單位。二千萬元以上豪宅的對象根本不是中產了。現在連調高中產也難以買得起的豪宅的印花稅也不能?那班地產商是否如此貪得無厭?

香港樓價如此脫離現實,並非甚麼供應不足或豪宅地皮不夠,而是那班既得利益階層貪得無厭,要把便宜佔盡;再加上政府對他們的偏袒,政策方針對他們傾斜,才是造成樓價脫離現實的原因。回歸後,新起的樓房,不盡是豪宅嗎?近年連居屋和公屋也停建了,政府推出之地皮,十之八九也是用來建豪宅。為何豪宅越建越多,但其價格反而越來越高?不就是政策傾斜所造成麼?你看地產商賣樓是否明碼實價也是一個問題便可知。買一個八百方呎的單位,隨時因是發水樓而只得五百方呎的實用面積;現在買樓只有天價和實價,卻沒有明碼,全因在政策上是許可的。

大眾未分享經濟成果
政府對香港好壞標準只以經濟來量度,而經濟好壞的標準只以樓市、股市、市道來量度。但所謂的經濟好、樓市好、股市好、市道好,絕大部份的得益也只落入既得利益階層手中,普羅大眾和中下階層根本難以分享經濟成果。加薪永遠追不上物價,股市的真正贏家只有大鱷,樓市好最賺錢的是地產商,市道好,但絕大部份收入,是落在租金內和大業主手裏。不論經濟好壞,所得也只落在既得利益階層手中,這就是真正的深層次矛盾。政府一日不肯去解決這深層次矛盾,一日民間怨氣還會籠罩着天空。

武大郎
自由撰稿人

Ref. Link: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220&sec_id=4104&subsec_id=15337&art_id=13745547&co
ln_id=12676447

1 comment:

車厘子 said...

同意, 非常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