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李嘉誠指出香港的競爭力出現問題,97時香港的GDP和星加坡相若,如今香港卻比星加坡少了三分之一。香港人的競爭力是否出現問題?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因為處理卓能集團業務的的關係,每當分公司有業務要開發或拓展,我就會去不同地方物色人才,過去十年我曾去過澳門、內地和吉隆坡等地聘請員工,見證了各地人力資源方面的迅速發展。
卓能集團進軍內地地產巿場差不多十年光景,十年前我代表公司在深圳巿政府投得一塊龍華區的地皮,發展至今已達開盤銷售階段,上月尾我去了深圳聘請銷售經理,該職位月薪高達數萬甚至超過十萬元人民幣。現時內地售樓分工很清晰,策劃、場地、合約、代理管理、和政府部門打交道等事項都由不同人負責。
深圳卧虎藏龍
深圳有很多外省人,一般人會先入為主地將他們分類,湖南人勤力、上海人靈活但過於注重表面(我也是上海人),北京人爽直等,不論應徵者來自何地,他們的野心透過空氣都能讓我嗅得到。卓能的招聘廣告只刊登了一兩日,但面試者大多有備而來,他們去過地盤實地視察環境,能夠作出詳細分析,對巿場的敏感度和熟悉度都很充足,而且樂意接受挑戰。他們沒有急於打聽公司有甚麼福利,而是積極表現自己有何優勝之處,可立即投入工作和作出貢獻,讓我感覺在深圳這個地方卧虎藏龍。
是次面試的人選事前經過分公司同事篩選,我看到的都是畢業於名牌大學而且有六年以上管理經驗的優質之選,年齡介乎29歲至33歲之間。近年內地經濟起飛,正當紮的80後機會多,他們衣着入時、談吐和思想很成熟,有已婚甚至已離異的;相比香港雖然也人才濟濟,但管理層大多是60後和70後,80後這個年齡層的專業人士大多未組織家庭,缺乏晉升機會因此也沒甚麼管理經驗,給人還未長大、仍停留是別人子女的階段,少了些責任感和承擔力。
在管理層這個階層來說,香港人在學歷和儀表上的優勢已不存在了,但在變通能力和英文溝通能力這兩方面,香港人還是有優勢的。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中國面對世界的窗口,擁有法治和新聞自由,表面上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但其實年齡、性別、性傾向和種族等等的歧視仍然存在,我認為香港人可以更包容和接納的態度,令社會步向真正多元。
內地一線城巿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各在方面都進步神速,人才水平現時已完全貼近香港,我認為未來三、四年,甚至可能更快的時間,內地工資有機會超越香港。現時在內地政府部門擔任司機的平均月薪高達5,000元人民幣,而且有宿舍和全家醫療保險等福利,實際上薪酬已經高過香港司機,但內地政府部門司機需要大學畢業。
北京放棄將APEC的財長會議在香港舉行,有朋友認為是受到香港的示威文化拖累,對此我沒有意見,令我覺得遺憾的是,香港人只看到自由行迫爆香港、搶香港資源等負面因素,沒有俯瞰整個內地經濟發展的全貌。大聲喧嘩、隨地吐痰、隨街大小便只是部份內地人的行徑,不等於所有內地人,一線城巿不少人的文化水準是很高的。
澳門抱怨較少
和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同事對香港事情很關心,緊貼追看香港新聞。不少澳門朋友對於當地近年經濟高速發展未能完全適應,雖然同樣受到自由行影響引發交通擠迫等問題,但澳門人心態上沒有香港這麼多負面情緒,可能遊客大多留連賭場和酒店,對民生的影響沒有香港般嚴重吧。加上澳門政府在醫療、教育和房屋等福利政策均比香港充足,相比之下澳門人較幸福,所以抱怨也較少吧。
另一方面,澳門向來視香港為大哥,做阿二自然壓力較小,反觀香港人一直以來存在着優越感,感覺自己比星加坡人、澳門人和內地人優勝,但實際情況可能是龜兔賽跑,烏龜已經追貼並有超越兔子的趨勢,若香港人還沒有啟動危機意識,不積極去給自己製造機會,凡事只懂得以負面角度觀看,並消極對待,實在是難以打破僵局。
以上純屬我個人觀點,相信有人同意時也必有人反對,我向來不怕招惹批評,歡迎大家發表不同意見。
趙式芝
Ref.: Apple Daily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