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Wake Owl - Letters

區區非常喜歡來自加拿大 Wake Owl 的音樂,他們上一張 EP, 區區認為係經典之作, 10 / 10, 今次他們終於出 Full Length 大碟, 期待 !!

Wake Owl first swooped onto our radar last year right in time for SXSW, where we had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catch songwriter Colyn Cameron in a stripped-down, acoustic setting for our Riverview Sessions. Now, Cameron returns with forthcoming LP The Private World of Paradise, an 11-song testament to Cameron’s versatility in the studio.

http://www.pastemagazine.com/blogs/av/2014/01/song-premiere-wake-owl---letters.html

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理想人生

區區對於喜歡養錦鯉與花羅漢的人,一向甚為欣賞 !!

BIG SPENDER:阿信屋林偉駿 新寵無名小樹蛙

踏入上市公司CEC國際控股,即近年爆紅的零食店──759阿信屋的觀塘總部辦公室,放置最多的並不是其本業的線圈製品或旗下零食,而是一缸又一缸的錦鯉與羅漢,牠們是主席林偉駿的寶貝魚。近幾個月,林偉駿有了新寵,是從兒子家中戶外魚池旁拾回來,由最初差點連肉眼也看不見的卵,演變成今天約有兩厘米長的樹蛙。經動物學家初步確認,林偉駿的樹蛙正是香港受保護的盧氏小樹蛙,他正等候專家進一步分類。
記者:黃碧珊
攝影:陳國良、劉永發、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去年夏季,林偉駿公司的工程部員工,到林偉駿兒子位於屯門的獨立屋,進行戶外魚池例行檢查。完成檢查後,工程部帶回公司的不只是工具箱,還有一袋卵。把老花眼鏡遺留在貨倉,忘了帶在身邊的林偉駿瞇着眼睛跟記者說:「工程部飛哥的老花嚴重過我,不知道他如何發現,地上那灘水有黑點在浮游。也不知為何樹蛙可以翻過圍牆,在後欄魚池旁的水中產卵。」從此,這些「黑點」成為辦公室的焦點,林偉駿與員工們有二十多年養魚經驗,但養蛙則毫無頭緒,一起在網上找飼養方法,把牠們暫養在玻璃樽,初期餵飼藻類。
由一丁點的卵,漸漸長出尾巴成蝌蚪,再生長後肢與前肢,約一個月後,從帶尾的亞成蛙(未發育完全的蛙)變態至成蛙。在戶外魚池旁拾到的「自來蛙」,林偉駿除了忙於尋找餵飼良方,還追查牠們屬於哪個品種,但樹蛙不停變態。「在不同階段,樹蛙的顏色與斑點也在轉變,搞不清牠是甚麼。」
成蛙僅如一隻指頭大小,約為兩厘米,根據網上資料,這麼小的樹蛙應該是被列為受保護野生動物,只有在香港發現的獨有物種──盧氏小樹蛙,可是斑紋特徵又不能與漁護署網上展示的盧氏小樹蛙完全對得上,林偉駿所飼養的樹蛙背上的交叉斑紋不及漁護署的大片,及沒有很多明顯的黑色斑點。此外,有一種在香港生長,叫斑腿泛樹蛙的斑紋與盧氏小樹蛙相若,只是前者的成蛙體長較長,平均為六厘米,林偉駿疑惑會否因為樹蛙不是在天然環境成長,影響樹蛙的生長速度。

兩厘米樹蛙 住一米長魚缸

不管如何,六隻樹蛙已經在辦公室生活,林偉駿與一班員工對牠們愛護有加。一般養蛙的主人,使用一個約30厘米長的透明飼養箱,配上一些泥石及草,營造潮濕的環境讓蛙生長。但林偉駿為這六隻樹蛙,把原本用來養魚的一米長魚缸,打造成樹蛙的安樂窩,魚缸設有溫度控制器,氣溫保持25℃,鋪了30多磅石春,及在沉木上紮了約八盆裝飾魚缸生態的大水榕植物,魚缸其中一角是迷你水池,養了一尾小魚,林偉駿說:「初期環境沒有這麼好,是一班夥計夾手夾腳設計缸內環境。養條魚仔是用來測試水質,如果條魚有問題,代表入面可能有不妥。」現時這六隻樹蛙仍然安在。
聽着林偉駿說樹蛙如何細小,一時呆站在葉子或石春上,一時以手指和足趾上的小吸盤,附在缸邊,動態趣致,記者很想親眼目睹牠的風采。不過站在缸前,不論從左至右,或從上至下,也找不到樹蛙蹤影。林偉駿安慰着說:「牠們要冬眠,這陣子不是經常出沒。」並叫坐在附近的會計部副總經理找樹蛙相片給記者欣賞。
將相片轉交動物學家、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從頭細身大的身體比例及背部的斑紋,初步確定為盧氏小樹蛙。林偉駿得知後跟記者說:「我也希望有專家確認牠們是否盧氏小樹蛙,一旦確認,要將樹蛙交回專家處理,我這班每天也會伏在缸前觀看樹蛙的員工,一定非常傷心。」2010年,林偉駿創辦阿信屋,由於售價低於供應商建議零售價,遭多個供應商停止供貨,獨力向大財團說不,有歷練的他一點也不擔心有機會因管有盧氏小樹蛙,而被控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曾考慮將牠放回大自然,但是放蚊子進入缸餵飼,牠們不懂吃,每天只吃蟲。牠們的生命這麼脆弱,不可以隨便放生,不然就是送牠們去死。」養了二十多年魚的林偉駿最懂得尊重生命。

香港最小型蛙類

1952年,在香港任防治蟲鼠主任的英國自然學家J.D. Romer在南丫島一個山洞內,發現一種細小的蛙類,其後被鑑定為新種,名為盧氏小樹蛙,是香港特有品種,自然族群只曾在大嶼山、南丫島、蒲台島及赤鱲角發現,其他地區從未有紀錄。牠是香港有紀錄蛙類及蟾蜍類中體形最細小,平均體長只有1.5厘米至2.5厘米,多生長在小溪或水源附近的林地,深棕色的背部顏色和斑紋,與棲息環境的地面或枯葉堆顏色相似,具保護色作用,是夜行動物,偶然也會在日間活動,三月至九月是繁殖季節。
為進行赤鱲角機場發展計劃,政府在1990年代初,展開生活在該處的盧氏小樹蛙拯救行動,捕捉逾200隻成蛙和幼蛙及蝌蚪與蛙卵,送到香港大學與墨爾本動物園人工繁殖。1993及1994年,拯救行動的人員將共1,100隻成蛙及1,600條人工繁殖的蝌蚪,分批遷往七個野外保育地點,有香港動植物公園、嘉道理農場植物園、大埔滘特別地區、蕉坑特別地區、八仙嶺郊野公園、大欖郊野公園及大潭郊野公園。
盧氏小樹蛙是受保護野生物種,蓄意騷擾、捕獵、管有、售賣或出口均屬違法,最高刑罰是罰款10萬元及入獄一年。

賞錦鯉 啟發上司下屬關係

林偉駿在1992年裝修辦公室時,忽發奇想在大門旁建了一個約八呎長的魚缸,找來家人在旺角金魚街開水族館的會計部員工安排養魚事宜,由一缸數十條只有數吋長的錦鯉,養至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辦公室內共有三個約八呎長大魚缸、五個數呎長小魚缸,養飼共逾數百條錦鯉與羅漢。「我養魚養得最癲是1999年上市時,買了公司股票編號相同的759條錦鯉。」林偉駿興奮地說。
羅漢魚額頭長有大如乒乓球的肉瘤,具飽滿積福及吉祥長壽寓意,是風水魚寵兒之一,但由於生性鬥狠,通常一缸養一條,不過在林偉駿的辦公室,每缸養逾數十條羅漢,「只視牠們是觀賞魚,我養這麼多,現在已經自行繁殖至第五代,任何一條魚死去就認為會有阻滯,那豈不是很麻煩?」前年,78條九間魚由公司遷移往兒子居住的屯門獨立屋飼養,「特地做一個約十呎長、六呎深的室外魚池,將『超級擠迫戶』的九間搬過去,為的是讓牠們有較好的生活環境,怎料因為戶外水氣重,過濾器漏電,粗生的九間全軍覆沒。」現在魚池已改放錦鯉。
林偉駿稱在魚缸游來游去的錦鯉給他不少啟發,「十多年前,有一條魚身金色,中間有一條深色鱗的錦鯉,其中一隻眼因病盲了。我經常看着牠,又想起公司的事,想到做老闆要像條魚一樣『隻眼開隻眼閉』,對供應商或夥計才是最好,所以幫牠改名『利叠利』。」利叠利因年事高已離開。數月前,數百條羅漢孵化出來,分別養於公司及家中,林偉駿計劃在公司休息間加設一個十呎長、四呎深的大魚缸來養羅漢,透過休閒浮游的魚,沉澱生意煩惱與思考做人道理。

Saturday, January 04, 2014

大嘅律師

黃毓民:牛腩、魚旦換荔枝、荒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