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不少八十後青年以激進手法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引起社會探討八十後的困境。長久以來,八十後被視為物質豐盈、掌握知識和充滿創意的一群,即使八十後的就業率長期高企於百分之二十以上並持續增長,其生活與就業困境也從不是社會的焦點。
從不正視八十後困境
誠然,八十後所享用的物資比此前是改進了,然而他們卻喪失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一九九七年,對不少香港人而言是生活的分水嶺,也是八十後青年踏入職場的日子。他們卻在這十年內經歷了數次全球經濟危機和資產泡沫爆破,就業不足成了不少人的夢魘。多年以來,政府把協助就業的精力集中於建築、裝修、物流等幾個以中年人士為主的行業之上,從量方面解決藍領階層就業時數不足的問題,卻從沒有正視高學歷年輕人低度就業、工作穩定與待遇日益惡劣等質方面的問題,除了鼓勵八十後青年無止境地「終身學習」以外,幾乎毫無作為。在學歷急速貶值下,不少年輕人奮鬥十年,只能換來一張形同廢紙的文憑和數十萬元債項。
回顧過去十年,無數固定職位相繼消失無形,各類合約工、臨時工和假自僱職位則相繼湧現。擁學位而以散工過活者亦不罕見,即使僥倖就業,其工作時數與薪金亦會被壓榨殆盡,工資恍如時光倒流,別說晉升機會,來年能否在同一公司工作也毫無信心。對此,社會主流卻反指青年人欠上進心、不受束縛、不知珍惜工作機會、轉工頻繁等等,事實上,僱主們又有沒有想過,只施捨屈辱性的薪金,還要求下屬每天無償加班數小時以表忠誠的管理方針,才是青年人被迫頻繁轉工的主要原因呢?
漸漸地,對未來缺乏安全感的八十後發展成兩類:陷入消費文化,以物質肯定自己,有酒今朝醉的短視一群;以及被迫參與這不平等遊戲,如順民般拚命「終身學習」,拒絕消費,以至放棄談戀愛、結婚等機會的謹慎一群。對個人而言,前者終日過度消費,欠人生規劃固然有所不妥,然而後者即使犧牲自己所換來的,亦往往只是個不能實現的夢想。總括而言,八十後的心態被迫改變的原因,在於他們所面對的是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向政府政策敲響警號
如魯迅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日趨激進的八十後青年,正正為政府長期忽視此一群體的政策敲響警號,然而事到如今,政府仍只以「只要把握機遇」,「裝備自己」便「不用擔心」等作敷衍回應。對眾多被社會迫至無路可逃的八十後而言,這只是上位者拒絕思考,不負責任,把責任全推往受害者的推搪之辭而已。
梁亦華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生
Ref. Link: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107&sec_id=4104&subsec_id=15337&art_id=
13600680&coln_id=1010884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