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六百三十億的廣深港高鐵,被視為香港政府最矚目的基建。不少名詞如「一小時生活圈」、「粵港融合」不斷出現在新聞中,彷彿這項建設將會徹底改變香港的經濟以及政治生態。主流媒體也是一片讚頌之聲,對該建設好評不斷,似乎除了石崗菜園村的一小撮人的反對外,已經萬事俱備。然則,這個耗去每名港人近萬元金錢的建設,其真實情況又是怎樣?
票價不菲市民難負擔
無論政府官員、傳媒都不斷重複這個字眼,好像只要掛在口邊,便人人受惠。卻很少問那些人受惠,如何受惠。根據資料顯示,這個生活圈,能享受的人恐怕極為有限。首先,整條鐵路雖然貫穿整個新界,卻不設分站,只有西九龍總站。換言之,新界市民要使用的話必須去西九龍搭乘鐵路,而不能在新界乘搭。對新界居民而言,這不無歧視成份。其次,有學者指出,高速鐵路是用以代替六百至八百公里內的飛機行程,票價將會與機票十分接近。而能夠消費的,大概只有商務客戶、旅客以及行政需要的客人。也就是說,一般人無福消受。更為驚人的,是《南華早報》報道鐵路總站設在離廣州市中心二十三公里的番禺,當乘客在總站下車後,必須搭乘廣州地鐵到市中心,車程約四十五分鐘。亦即是說,由香港到廣州的時間,需要一個半小時以上,那所謂「一小時生活圈」的神話便不攻自破。這個時間,和現在由香港去廣州的時間差不多,那樣,我們為何建設這一條鐵路?
整個鐵路計劃似乎只有石崗菜園村的居民反對,照理說應該不成問題。但將車廠以及緊急救援站設在該地,本來就沒有經過多少諮詢。政府和港鐵自行決定車廠選址而忽視居民訴求已惹人非議,一些時事節目亦質疑應否在該地設立車廠。最近,工程環評報告指出該地可能存在古蹟,建設將會影響古蹟發掘,更顯示政府選址時並無慎重考慮。而在總站所在的番禺,也有農民興訟,反對地方政府逼遷。這些,不知香港政府所知多少?
回報率 17%變 9%
在六月,根據城市大學專上學院進行的街頭調查顯示,發現五成市民對廣深港高鐵毫無認知,但有七成市民「大致贊成」興建這條鐵路。這些市民給人的感覺是:即使不知情,但在創造就業、經濟發展等口號下,再模糊的計劃也能得到支持。要是他們知道,這個計劃的報價比當初大幅上漲七成(由三百九十五億元上升至六百三十億);為了使用專用路軌,回報率由 17%跌至9%,這些,政府有對公眾說明嗎?如果結合上述的事實,又有多少人會贊成興建這條鐵路?
謝家俊 自由撰稿人
Ref. Link: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