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在《上海書評》介紹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Jonathan Haidt(海特)新書《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正義之心》),破題就問:「人的正義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是自己腦裏固有的嗎?是。」
這句話相當「斬釘截鐵」,因此萬維鋼馬上補充說這話是有科學依據的。有關人的行為道德不道德的問題,一般人大多黑白分明。拾金不昧很道德,損人利己不道德。但今天我們上網看有關是非問題的爭議,已很少看到「一言堂」的嘴臉了。有人認為愛國天經地義,但「持異見者」卻視愛國情緒不過是「羊群心理」的流露。海特相信,持不同政治意識形態的人,可能確是遺世獨立的一族。人的道德思想並非是後天習得,更不是自己臨時理性計算的結果,而是頭腦中固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由基因決定的。
海特設計了三個我相信是不記名的「道德問卷」,請讀者自行判斷。這些問題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一:一家人養了一條狗,有一天因車禍撞死了。這家人聽說狗肉很好吃,就把愛犬吃了。
二:一個男人在超市買了活母雞回家,跟雞發生了性關係,過後宰了來吃。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人看到。也沒有任何人受到傷害。
三:一個女人家裏有一面很舊的國旗。她想扔掉但又不想浪費。最後把國旗剪成碎塊作抹布。沒有人看到她所作所為,也沒有誰受到傷害。
大部份美國人會認為這類行為沒有什麼道德不道德的,因為沒有人受到傷害。除非你是動物權益機構一份子,否則大概不會把吃狗肉看作不道德行為。在美國這樣一個信奉「自由主義」的國家中,個人行為只有違反公平原則或傷害到別人的利益才會視為「不道德」。
同樣一份問卷在一個「集體主義」的國家如印度求答案,反應自是大為不同。印度社會除了重視家庭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外,還受宗教信仰的影響。他們對異於常態的行為如吃狗肉、撕毀國旗和「獸交」會覺得「噁心」,也就是說不道德。
據海特研究所得,我們對道德問題的「直覺判斷」是一種「模式識別」,一旦識別到符合某個模式的東西就有反應。我們在路上看到蛇,腦中就出現一個針對蛇的探測器模塊,自動啟動「害怕」的感情機制。海特一再告訴我們:這種模式識別功能並非因被蛇咬過在後天培養出來的,「而是寫在我們的基因中,一出生就會,這是進化帶給我們的本能」。
海特通過了測試和統計的方法,提出了一個關於道德觀的基礎理論。他認為人腦中有六個基本道德模塊,其中一個是「關愛」。所謂「關愛」,可解說為「仁心」或「慈悲心」。我們既生為人,不會見死不救,不會眼見爬近井邊的嬰兒而不加援手。這是哺乳動物的本能,也是我們從祖宗遺傳下來的天性。鱷魚產卵後就撒手不管了,因為牠們體內欠缺「關愛」基因。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Ref.: Apple Daily
Subscribe to:
Posts (Atom)